好家伙,老天爷当编剧的时候,是真不按套路出牌。上一秒你可能还在人生巅峰指点江山,下一秒就可能在万寿路的街头,听一声清脆的响声,然后思考人生。
这出戏的主角,是车圈里响当当的人物,陈震。不是那个演戏的陈道明,是那个把二环路当自家客厅,开出“十三分钟”传说的“萝卜报告”创始人。就在假期里,他那台崭新的、泛着幽幽蓝光的劳斯莱斯闪灵,在北京的街头来了个“亲密接触”,前脸撞得那叫一个稀碎。照片传出来,那叫一个惨烈,几百万的大玩具瞬间变成了事故车,安全气囊爆得跟棉花糖似的,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金钱燃烧的味道。
单纯一个交通事故,哪怕是劳斯莱斯,其实也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新闻。可坏就坏在,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就在不久前,震哥还在微博上跟大伙儿分享他的“省钱秘笈”:像我这样,车多,开车又稳,买那玩意儿车损险干嘛?纯属浪费钱!交强险就够了。
嘿,这话音还没落呢,万寿路就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一下,整个事儿的性质就变了。从一则社会新闻,直接升华成了一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黑色幽默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开车不小心了,这简直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就叫《一个顶流车评人如何用一台劳斯莱斯闪灵,给自己曾经吹过的牛画上一个省略号》。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其实特能理解他当初的想法。混到他这个级别,无论是对车的理解,还是对自己驾驶技术的自信,那都是顶级的。在他那个世界里,概率学可能真的不如自己的手感来得可靠。这就跟一个顶级的德州扑克选手,他永远相信自己能算清牌桌上的一切,而不是把命运交给那张未知的河牌。陈震不买车损险,不是抠门,那是一种基于极度自信的风险评估,是一种“技术流”对“运气流”的蔑视。
可生活这东西,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给所有“技术流”上一课。它用一个无法预料的追尾或者别的什么,冷冰冰地告诉你:哥们儿,在绝对的意外面前,你的那些经验和判断,有时候真不顶用。那一刻,弹出的气囊就像命运的弹窗广告,关都关不掉,上面就写着一行字:服不服?
这事一出来,网上的评论区那才叫一个精彩。简直就是一场人性的现场直播。有幸灾乐祸的,打出一长串“哈哈哈哈”,说这是“求锤得锤”;有替他算账的,说这一下维修费没个七位数下不来,当初省那点保险钱亏大了;当然也有真心担心的,问人没事儿吧。你瞅瞅,大家关心的点早就跑偏了,没人真正在乎那台劳斯莱斯闪灵撞得到底有多惨,大家都在围观那个曾经被他亲手立起来的Flag,是如何以一种最具戏剧性的方式倒下的。
所以,这人设算崩了吗?我倒觉得,这恰恰是让他的人设最丰满的一次。一个天天在视频里跟你聊操控、聊安全、聊碰撞测试的车评人,现在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亲自给你“碰撞”了一次。这比任何精心策划的评测都来得真实、来得震撼。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车神”,而是一个会犯错、会倒霉、跟我们一样需要面对生活无常的普通人。
这起交通事故,简直是他职业生涯里最昂贵,也最深刻的一期“萝卜报告”。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哪怕技术再好,哪怕开的是地表最强的座驾之一,风险这东西,永远都在那儿,不远不近。
最终,这事儿给我们这些看客留下了什么?除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许还有一点点对自己的反思。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生活对赌。有人选择稳妥,买各种保险,把未来的风险都打包管理起来;有人选择激进,相信自己的能力,愿意用更大的风险去博取更高的收益。陈震选了后者,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这两种活法,没法说谁对谁错。只是当那个黑天鹅事件真的出现时,你会发现,当初为了省下的那点钱,和此刻需要付出的代价比起来,哪个更“划算”。至于那份车损险,到底买还是不买?这问题,还是留给自己吧。毕竟,方向盘,握在咱自己手里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