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乘用车双积分成绩单公布 2300万辆车平均油耗低至3.31L

看到工信部最新公布的2024年乘用车“双积分”成绩单,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数码科技爱好者,我不得不说,中国汽车工业在节能环保这条路上跑出的加速度,实在令人振奋!想象一下,超过2300万辆在路上奔驰的车子,平均油耗竟然低至3.31升/百公里(WLTC工况),这标志着中国乘用车行业整体油耗正式迈入了令人惊叹的“3时代”。要知道,几年前这个数字还遥不可及,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引导正在真切地重塑我们的出行图景。

这份成绩单的核心,就是大家可能听说过但不甚了解的“双积分”政策。它就像一套精密的“碳市场调节器”,由两个关键指标组成:CAFC积分(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 和 NEV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简单来说,CAFC积分像是对所有车型(包括传统的燃油车)整体“胃口”的考核——油耗低于国家目标就能赚正分,反之则欠负分。而NEV积分则是车企在新能源赛道(纯电、插混、燃料电池车)上的“成绩单”,产量越高、车子性能(尤其是续航)越好,积分就赚得越多。车企每年必须同时“双达标”:CAFC积分不能负债(≥0),NEV积分也要达到年度目标(比如2024年要求占比达28%)。达不到怎么办?那就得向积分有富余的“尖子生”企业购买积分补齐,否则就可能面临停产高油耗车型的后果。这套机制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用市场化的手段,精准地引导着整个行业向更绿色、更高效的方向转型。

那么,2024年的这份“成绩单”亮在哪呢?让我们透过数据看本质:

中国乘用车双积分成绩单公布 2300万辆车平均油耗低至3.31L-有驾

1.规模与效率的双重飞跃:行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2318.9万辆,平均整备质量达到1712公斤(说明车子并不小只),但平均油耗却控制在了惊人的3.31升/百公里(WLTC工况)。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值同比下降了12.4%,降幅之大,清晰印证了技术迭代和结构优化的成效。

2.积分大盘稳健盈余:核心成绩体现在积分池上。燃料消耗量方面,正积分高达5285.2万分,远超负积分(584.7万分),表明行业整体油耗控制非常出色。新能源汽车方面也同样表现不俗,正积分(1728.8万分)显著多于负积分(101万分)。这种大比例的“正盈余”(正负积分供需比远大于2),正是行业健康向上发展的积极信号。

3.本土与进口的差异化表现:深入看,93家本土车企是绝对的“主力军”和“优等生”,生产的2256.3万辆车平均油耗更低,仅为3.21升/百公里,碳排放也控制在76克/公里。而24家进口企业虽然平均油耗(7.58升/百公里)和碳排放(179.55克/公里)相对较高,但它们也在积极应对挑战,努力贡献着自己的新能源积分(正积分0.9万分),共同参与到这场绿色变革中。

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绝非偶然。政策本身也在与时俱进地优化调整。记得2023年下半年,新版“双积分”政策(五部门令第64号)正式出台,核心就是精准施策,促进积分市场供需平衡:

中国乘用车双积分成绩单公布 2300万辆车平均油耗低至3.31L-有驾

NEV积分标准更“严苛”了:新能源车型的标准分值平均下调了40%左右。别误会,这不是打压新能源,而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前瞻性调整。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飙升(目前已超50%,全球第一!),积分产生量过大,导致积分价值下降。适度提高获取积分的“门槛”,让每一分都更“值钱”,才能持续激发车企,尤其是传统燃油车大户发展高质量新能源车的积极性,避免积分泛滥贬值。

创新引入“积分池”制度:这堪称政策设计的妙笔!当年度新能源正积分远超负积分(供需比>2倍)时,企业可以把富余的正积分像存钱一样自愿存进“池子”,有效期长达5年。一旦市场出现紧张(供需比<1.5倍),池子里的积分就能释放出来救急。这个机制就像给积分市场装上了“蓄水池”和“调节阀”,大大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和企业预期的确定性,买卖积分也会更加透明便捷。

政策的精准引导与企业的积极转型,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回看过去几年,像上汽大众、吉利等车企的“逆袭”故事就非常鼓舞人心。它们曾背负不小的负积分压力,但通过战略性的电动化转型——比如上汽大众投入巨资建设MEB纯电平台工厂,生产ID.系列等电动车——短短一两年内,积分状况就实现了惊人的大逆转,从“积分困难户”变成了“积分贡献者”。这种转型不仅是应对政策,更是把握住了未来市场的脉搏。

展望未来,中国乘用车“双积分”体系的脉络愈发清晰:

中国乘用车双积分成绩单公布 2300万辆车平均油耗低至3.31L-有驾

积分价值回归合理区间:随着NEV积分考核趋严和积分池制度的落地,长期困扰市场的积分供过于求局面有望改善。“一分值两千”左右的合理价格区间,既能保证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动力(靠卖积分获益或避免高价买分),又能维持新能源车企的创新热情。

“减碳”目标日益清晰严格:政策调整中已明确提出研究建立与其他碳减排体系的衔接机制,并增加了企业平均碳排放水平公示要求。这预示着,未来对车企碳排放的管理将更加系统化和透明化,2030年、2035年更低的油耗(如传言中的3.2L、甚至2L/百公里)乃至碳排放目标,将成为行业持续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技术革新永不止步:无论是像上汽大众全新1.5T EVO II发动机这样在燃油车领域实现“动力增强、胃口更小”(功率提升7.3%,油耗降8.6%)的技术突破,还是各大车企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扩建新能源产能,都表明“双积分”政策就像一条不断延伸的“绿色赛道”,持续鞭策着整个汽车产业在节能减排、电动智能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作为一名科技观察者,我认为这份“双积分”成绩单,不仅仅是一堆数字的堆砌,它是中国汽车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留下的坚实足印。它告诉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双积分)、及时精准的政策调整(积分池、标准优化)以及企业积极主动的技术革新(电动化、发动机效率提升),在满足庞大出行需求的同时,实现显著的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是完全可行的。油耗进入“3时代”,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中国汽车工业向更绿色、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未来进发的征途,值得我们所有人期待和鼓掌!

---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