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那天晚上拼手速抢的不是车是钱啊。 "北京一家二手车行的老板老张靠在刚收来的钛金属色小米YU7车身上手指划过手机屏幕上的转账记录这台标价37万的MAX版准新车是他从一名车主手里加价1万收来的而原车主才开了不到50公里。
类似场景正在全国二手车市场密集上演。 截至7月20日仅懂车帝平台挂牌的二手YU7就超过80台其中MAX版本占比超七成。 这些车普遍贴着"开封即转手"的标签:里程表数字停留在个位数到一百公里出头价格却比新车高出1-2万元。 一款稀有的鎏金粉版本甚至被标到37.8万比原价暴涨1.6万。
加价狂欢背后是消费者被迫用金钱置换时间的无奈。 打开小米汽车APP交付倒计时像一盆冷水:标准版排队57-60周Pro版49-52周就连交付最快的Max版也要苦等41-44周。 这意味着现在下单提车得排到明年夏天。 "有客户直接加价1万多买现车对他们来说半年时间比钱金贵。 "上海车商老陈的展厅里一台未撕膜的小米YU7当天就被提走。
黄牛们早已摸透这套游戏规则。 他们的操作分为两路:一路是专业车商在6月26日发布会当晚就抢订首批现车(1-5周交付期)转手利润率达5%-10%;另一路则从真实车主手中溢价回收二次加价挂售。 某二手车平台上一台钛金属色MAX版经历两次转手最终挂牌价比新车贵2.3万。 这种层层盘剥直接推高了终端价格形成"多米诺骨牌式"的加价链。
产能瓶颈是这场乱象的根源。 小米YU7开售18小时锁单量飙到24.8万辆而北京亦庄工厂一期产能仅有15万辆/年。 尽管生产线开启24小时双班倒每76秒就有一台车下线面对爆发式订单仍捉襟见肘。 为解燃眉之急小米6月紧急以6.35亿拿下北京新地块建厂同时将工人薪资提高30%招工。 二期工厂在7月初试产月底才全面投产年产能仅新增15万辆这相当于当前订单量的六成。
灰色地带的政策漏洞助长了套利空间。 部分车商在推销时强调:"明年购置税补贴调整后光税费就要多掏1万现在加价提车等于没亏。 "类似话术刺激着消费者神经。 更隐蔽的操作是"0公里二手车":经销商将新车提前投保上牌虚构销量套取补贴再以二手车名义低价抛售。 此前哪吒汽车被曝11.7万辆销量中6.4万辆是此类"空气订单"。
监管重拳正在落下。 继小米出台"每人限购1台、定金不退"政策后工信部拟推出更严厉措施:新车登记后6个月内禁止转售。 这直接斩断黄牛"秒变二手车"的套利路径。 与此同时二手车市场已现分化迹象:部分早期加价3万的小米SU7在产能提升后3个月内价格回落至原价区间。
消费者的代价不止金钱。 小米汽车三电终身质保仅限首任车主二手买家将失去核心保障。 而比维权更迫切的是选择困境:当特斯拉推出限时补贴、小鹏G7降价狙击时那些苦等50周的订单正变成闲鱼上密集的转单链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