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丰田RAV4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时,我盯着那个"纯电续航150公里"的数据看了很久。这年头,连汽车都在玩数字游戏了,可那些真正需要被关注的数字呢?比如普通工薪族要攒多少年工资才能买得起这样一辆车?
看看现在的汽车市场,简直像个精心设计的魔术表演。厂家们变着花样推出各种"升级版"、"特别版",ADVENTURE版、GR SPORT版,名字一个比一个唬人。可仔细想想,这些花里胡哨的配置,有多少是普通老百姓真正需要的?那些所谓的"专属套件"、"特调悬架",不过是给有钱人准备的玩具罢了。
更可笑的是,现在连汽车都在搞"身份认同"。开标准版的是普通人,开ADVENTURE版的是户外达人,开GR SPORT版的是性能控。这不就是变相的阶级划分吗?什么时候开始,连代步工具都要分三六九等了?
说到那个被吹上天的混动系统,纯电续航从95公里提升到150公里,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是,有多少人每天的通勤距离真的需要这么长的续航?这就像给沙漠里的人推销游艇,看似高端,实则鸡肋。而那些真正需要长续航的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他们开得起这样的车吗?
更别提那个30分钟快充到80%的功能。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能找到个充电桩就不错了,还谈什么快充?我认识的一个网约车司机老李,为了给车充电,经常要凌晨三点去排队。他说:"这些新技术都是给有钱人准备的,我们这些跑车的,能用上就不错了。"
汽车厂商们整天喊着"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可他们考虑过普通人的真实需求吗?一个普通家庭需要的不过是一辆省油、耐用、维修便宜的代步车,而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个性化"配置。但现在的市场导向,分明就是在逼着消费者为根本用不上的功能买单。
这让我想起去年那个新闻,一个外卖小哥为了多送几单,骑着电动车在暴雨中穿行,结果连人带车摔进了水坑。当时很多人都在骂平台压榨骑手,可谁想过,如果他能买得起一辆像样的汽车,是不是就不用这么拼命了?
汽车本该是让生活更便利的工具,现在却成了划分阶层的标志。那些所谓的"升级",与其说是技术进步,不如说是消费主义的又一次胜利。厂家们用各种高大上的名词包装产品,让普通人产生"不买就落伍"的焦虑,这跟奢侈品营销有什么区别?
说到底,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不是越来越贵的汽车,而是能让普通人活得更有尊严的公共交通。与其花大价钱买一辆"全能"SUV,不如多建几条公交专用道,多投放一些共享汽车。毕竟,真正的进步不是让少数人开更好的车,而是让所有人都能体面出行。
下次当你被那些光鲜亮丽的汽车广告吸引时,不妨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些吗?还是又被消费主义洗脑了?记住,再高级的配置,也抵不上银行卡里实实在在的存款。在这个疯狂的时代,保持清醒的消费观,或许才是最大的奢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