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就是零跑汽车跑到了德国的慕尼黑车展上,发布了一款叫Lafa5的新车。
这事儿听起来可能没什么,不就是个车企发新车嘛。
但有意思的地方在于,零跑这个牌子,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还是那个靠卖几万块钱的小电动车T03起家的公司。
一个之前主打亲民、性价比的品牌,突然跑到宝马、奔驰的老家,去发布一款看起来挺时髦、挺运动的新车,这背后肯定有点不一样的想法。
这就好比一个平时在街边开小吃店的老板,突然宣布要去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开一家高档餐厅,大家肯定都会好奇,他这是要干什么?
是真有两把刷子,还是只是想赚个吆喝?
咱们得先回头看看零跑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最开始,零跑确实是靠着T03这款小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
创始人朱江明自己也说得很实在,T03这车在国内卖基本上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它的主要作用更像是一个移动的广告牌。
你想想看,几万块钱就能买一辆电动车,这个价格门槛非常低,很多人就愿意买来代步。
车卖得多了,满大街跑的都是零跑的车,这个牌子的知名度不就一下子打开了吗?
这招“赔本赚吆喝”确实很管用,T03的销量从一年一万台,涨到后来的一年超过十一万台,给零跑带来了第一批用户,也让大家知道了有这么个造车的新品牌。
但是,一个汽车品牌不可能永远只靠低价小车活着,那样品牌形象就上不去。
所以,零跑后来推出了C11这款车,这才是真正决定他们命运的一步棋。
朱江明自己都说,C11要是成功了,零跑就算成功了。
C11这款车厉害在哪呢?
它的定位是对标奔驰GLC这种豪华SUV的,但是在价格上,却只卖十六七万。
这就给了市场一个巨大的冲击,原来花不到二十万的钱,也能买到配置和空间都向豪华车看齐的产品。
C11的成功,让零跑的品牌形象一下子就提上来了,证明了他们不光能造便宜的小车,也能造出有品质感的大车。
有了前面这些铺垫,我们再来看这次在慕尼黑发布的Lafa5,就能明白它的意义了。
零跑已经有了走量的T03和提升品牌的C11,产品线也基本齐全了,现在他们需要一款能代表品牌个性和未来方向的车。
Lafa5就是这么一款车,但它承担的任务可不简单,可以说是一车两用,肩负着双重使命。
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同一款Lafa5,它在中国和欧洲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咱们国内,零跑希望买Lafa5的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这群年轻人买车,不光是为了代步,更是一种个性的表达。
Lafa5的设计就很懂这一点,比如它那个倾斜角度很大的前挡风玻璃、后轮驱动的布局,还有所谓的50:50黄金轴荷比,这些都是性能车、跑车上才喜欢强调的东西,听起来就很酷,很能吸引追求潮流和驾驶乐趣的年轻人。
可到了欧洲,情况就完全反过来了。
零跑的高管说,他们预计在欧洲买Lafa5的,会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这就让人有点想不通了,同一款车,怎么一下子老了二十岁?
其实这背后是对不同市场深刻的理解。
欧洲人,特别是德国人,他们开了很多年的车,对两厢车有种特殊的情结,比如大众的高尔夫,就是那边的“国民神车”。
他们买车非常务实,看重操控性、实用性和机械素质。
Lafa5作为一款两厢轿跑,正好符合他们的用车习惯。
而且,零跑还特地请了欧洲的专业团队来调校底盘,就是为了让车开起来的感觉更符合欧洲人的口味。
同时,相比欧洲市面上那些传统品牌的同类车型,Lafa5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方面又有明显的优势。
所以,在欧洲,Lafa5扮演的是一个搅局者的角色,它想用更新的技术和不错的驾驶感受,去抢那些传统汽车巨头的市场份额。
你看,同一款车,在中国是年轻人的“潮物”,在欧洲是中年人的“新选择”,这种“看人下菜碟”的策略,说明零跑的全球化思路已经想得非常细致和成熟了。
那么,零跑凭什么有底气这么干呢?
关键就在于他们一直坚持的“全域自研”。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说白了就是,造车需要的大部分核心技术和零部件,零跑都是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不怎么依赖外部供应商。
据说他们核心零部件自己造的比例超过了65%,这在造车新势力里是非常少见的。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成本控制得好。
因为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做的,成本就能压下来,所以他们才能把很多高级的配置,用一个相对便宜的价格卖给你,让你觉得这车“越级”了,性价比特别高。
其次是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想怎么升级、怎么调整,都比较自由,不会被供应商“卡脖子”。
这种技术上的底气,是他们敢于在全球市场上和老牌车企掰手腕的基础。
当然,他们也很灵活,比如在智能驾驶方面,他们发现国内用户对各种辅助驾驶功能很感兴趣,需求很高,所以国内版本的功能会做得更超前一些。
而在海外,用户可能对这些花哨的功能没那么敏感,那他们就先把基础的L2级别辅助驾驶做好就行,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提升乘坐体验和智能化座舱上。
从Lafa5的发布,我们能看到零跑更大的野心。
他们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性价比”品牌,而是想在“个性化”的赛道上跑出规模。
朱江明对零跑的未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划,他觉得一个真正头部的车企,年销量要达到400万辆的级别,而且到那个时候,海外的销量应该要和国内平分秋色,甚至超过国内。
所以,Lafa5并不是一款小打小闹的个性小车,而是他们冲击全球主流市场的一颗重要棋子。
他们想实现一种“个性的大众化”,就是说这车既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让年轻人喜欢,同时销量上又不能是小众的,而是要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这个目标其实挺难的,但也能看出零跑的魄力。
面对像比亚迪这样在规模和成本上已经做到极致的对手,零跑很清楚不能跟人家硬碰硬,必须找到自己的路。
而“抓住年轻人”,用更个性的产品来吸引新一代消费者,就是他们给出的答案。
Lafa5能否成功,还需要市场来检验,但这背后体现出的,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思考、进化,努力从一个本土选手成长为全球玩家的真实写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