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在密闭的地下车库,听见一阵脚步声踏步而来。你抬头,一辆前脸类似虎鲨、带着中国结尾灯的黑色轿车映入眼帘,天线微微晃动,像是不安地审视着四周。门“啪”一声打开,车主下车,动作熟练得仿佛在拆炸弹,只是这回拆开的,是这个6万公里刚跑完的城市神车的C位空间。地上的尘埃被车轮碾压,反射出的不只是尾灯的一束红光,还有如今十万内家轿市场的池中涟漪——比亚迪秦PLUS DM/EV进取型要上新了。老实说,就这细分价位段厮杀惨烈的程度,恐怕比法医实验室写字台还要拥挤。
7.98万起步,听起来好像一个理财产品的起购门槛,甚至显得温柔。这款新加入的进取型主打一个“人民需要啥我给啥”,但细看之下,并未换掉熟悉的外壳。前脸分为DM-i插混版的鳞片格栅和EV纯电版的封闭嘴脸,一种“你选谁都不吃亏”的架势。回到最本质的问题——“8万块的国产轿车,究竟还能卷出什么惊喜?”
先说说这车的身段。虽然官方卖关子,(截至目前)具体尺寸还紧锁悬疑包厢,但根据现款的数据估一估,应该还是之前那套4800×1830×1515mm的身材和2718mm轴距。也就是说,作为一辆家用紧凑型轿车,哪怕你身高一米八、媳妇爱装儿童安全座椅,秦PLUS还是不大容易把你挤成牛肉卷。16和17英寸轮辋的差别,显然就是官方告诉你:“城市通勤选DM,偶尔高速冲刺选EV。”能不能漂移另说,反正面对限速监控每个人都是徐行王子。
外观、尺寸,都是被消费过千万次的“老本”,而真正能在卷王市场里冒头的,是那一套“天神之眼C”的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三目前摄像头+侧后向摄像头、配29个传感器,一屋子风声鹤唳的小路况对它来说大部分就是“我看见了”。前不久参加过一起小剐蹭事故,有人说辅助驾驶不靠谱,但实际上,同级价位里有这阵仗的智能驾驶硬件,已经算是赛道里的显眼包。你跟隔壁下班堵车,助手拨片点两下,双手假装离开方向盘,其实先生你只是找个体面理由摸鱼,别真以为报告会上能远程开会。
动力系统则是比亚迪这两年刷屏的插混1.5升发动机+驱动电机组合。74千瓦的发动机、120千瓦的电机,熟悉的配方,隔壁理工男都能倒背如流。15.874千瓦时电池,CLTC纯电续航120公里——也就是说,只要你家的单位不是开在隔壁省份,平时纯电跑个把星期,不用在小区电梯间和鄙视链顶端的特斯拉车主打招呼。EV版更干脆,前置单电机,最大功率100千瓦,续航官方吹到510公里,实际能跑多少?作为法医,我对“理想值”有种本能的保留态度。毕竟案卷里“供述与事实不符”的,见得太多。
有人说,这种极端性价比,在家用车世界到底安全不安全? 不装孙子地说,秦PLUS的门槛价,已经不是“白菜价”能描述的。辅助驾驶、长续航、皮质内饰,和“科技感仪表盘”都给配齐,以前的爆款配置在这价位成了标配。当然,也别幻想所有功能都能媲美高端电车,真正碰撞测试、极限操控、隔音降噪这些,买菜级轿车多多少少有它的天花板。只是,走心的地方越来越卷,忽略用料的角落,也别指望能跳出常规逻辑。
再讲句冷幽默。比亚迪2023年8月卖了26440辆秦PLUS DM,9360辆秦PLUS EV,热闹得像高考前夕的自习室。身边有朋友下定决心换新能源车,看到销量榜顶端的数字,产生了心理“参照系效应”:和大部分人做同样选择,本就让人更有安全感——即便咽下的是同一水土和辣椒酱。细想之下,这种集体心理其实比哪个配置更卷还讲究门道。
当然,市场也不是性爱单打,主角随时可能换人。吉利银河星耀6、小鹏MONA M03等一大批新秀正在刀光剑影里觅路。谁能替代谁、谁最终存活,不只靠配置参数,更取决于一句老话:谁能更好地消解焦虑,谁就更有潜力卷下一场。
作为长期接触“事故残骸”的职业人,我习惯了拆解和分析。但车市的残忍,在于没有终局、只有赛点。今天的秦PLUS进取版,也许是家庭第一辆新能源车的钥匙,明天却可能成为下一个性价比吐槽的靶心。就像案发现场,终究逃不掉时间和选择的审判。
那么,下一个问题扔给屏幕前的你:你愿意为“越来越卷”的实用智能买单,还是宁愿花同样的钱追逐某种不确定的“高级感”?选车如选人生,横竖得自证、真相或许总在下一个红绿灯后。
但说到底,无论是案卷还是回家的脚步,只要能让你安全到家,哪怕踩着七点九八的门槛,也不算输家。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