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纯电汽车,这两年谁没听腻了?但偏偏每个月、每个季度,新一轮的纯电销量榜都能成为网络热搜,大家都喜欢盯着哪个品牌排第一,哪款车半路翻车,谁又掉了队。今年9月第一周的纯电车销量榜单一出来,风头立马被宏光MINIEV一下盖过去了,直接又冲上榜首,星愿这回没顶住,让位给人家了。榜单出来,反正舆论又是一阵热闹,该吹的吹,该酸的酸。
但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句:现在国内纯电车市场,大家到底比的是什么?是技术,是性价比,还是情怀?
真要说这场龙虎斗,也就几个关键词:便宜,好用,颜值,智能,品牌。整个榜单,我翻来覆去看,其实最扎眼的无非是头尾两端:一头是以宏光MINIEV为代表的微型纯电,一头是特斯拉Model Y/3这些贵族选手。中间那些车,该怎么活,挺难。
首先还得说说宏光MINIEV,你可以不喜欢,但你不能否认它的地位。连续几个月低迷,这回又冲起来。为啥?很简单——中国市场有大批用户,只需要基础代步,对配置和牌面没那么多持续追求,但他们想要的是便宜、能通勤、好停车、不怕撞、不用怎么心疼。宏光MINIEV千把块一月就能开起来,城市堵车也灵巧,后备厢能塞两个西瓜。啥叫“国民神车”?这就是。再没有哪个品牌,比它更懂刚需群体的心。
再看看Model Y和Model 3,老实说,特斯拉的光环在高端纯电里还没被汉化掉——一提到高端、纯电、自动驾驶、智能,很多人还是只认特斯拉。你说国产车便宜、续航高、智能驾驶拼了命追,但遇到有些人买电车就是奔着身份感去,他就要特斯拉,可以理解。可惜了星愿,上个月刚甩别人一截,这礼拜成绩单一出来又憋屈排了个第三。你要说产品不行吧,也不是,就是这个档次拼到最后还是拼谁能持续给点新鲜玩法。
再往下看,比亚迪海鸥、海豚、海狮这帮新兵蛋子,这几年特别能证明“中国制造+国产新能源卷”的杀伤力。看看榜单,比亚迪旗下车型数量太占优势了,产品线一摆开,就是横着躺赢。但你要问为啥海鸥这礼拜掉排名了?是不是大家忽然不喜欢小型电车了?其实不是,是纯电市场太卷,产品同质化太严重,有几个点不够卷就很容易“凉”一波。
这榜单里还藏着个小惊喜——小米SU7和YU7都进前15了,可以说雷老板“造车梦”还是落地得挺靠谱。新品牌,三千多辆周销,这成绩谁不服?关键是小米做的用户服务、智能交互、生态联动这一票,用户买账,剩下就是时间的问题。但是,话说回来,新能源车圈不缺当红炸子鸡,缺的是常年霸榜的老将。
还有一些名字,比如小鹏、零跑、极氪这些品牌,一直在榜单里反复出现,但又很难冲上头部。小鹏P7和M03成绩倒还稳定,但销量总有点不上不下的“尴尬感”,勉强还可以维持现场。问题出在哪?我觉得,功能好,价格合适,但品牌力、渠道、售后、续航焦虑这“几个刺儿”,年年被别的品牌一茬一茬淘汰。
反过来看那些销量只剩两三位数的“榜尾选手”,你会感慨,现在新能源市场真的是优胜劣汰,谁慢了半步,周销直接腰斩。铂智3X、乐道L90这些车,前阵子还风风火火一阵,这几周掉队太快,品牌力还没站稳,消费者就跑去买别家的爆款了。
还要说说,比亚迪之外,新势力和合资纯电的整体表现其实挺尴尬。日产N7、理想i8这些大厂的新能源新车型,怎么也得份额高点吧?结果落得周销都一两千,合资想要继续靠标刷市场,难。新势力拼网红打法、堆智能配置,用户却越来越理性,几千上万的差价,最后就表现成销量上的小波动。你就说Model Y这回还能排第二,换三年前呢?合资准能刷榜。现在新势力、新国货基本接手盘了。
榜单给我们暗示了个大问题:“两头强,中间稳”其实不稳——微型纯电和高端纯电日子还行,但“8-15万级别的主流家用纯电”,日子并不好。为啥?车太多了,配置都差不离,品牌和服务没差距,最后拼地推和优惠,销量全靠线下政策和补贴薅一把,根本难出爆款。这样卷个一两年,没有自己独家招牌的,活下去都难。
那么,中国市场到底要什么样的纯电车?是奔着换电池、三电技术、辅助驾驶去的吗?还是只要便宜、开得住、补能方便?现在看,大多数人选车的逻辑,其实跟买手机差不多,便宜、好用、图个面子的少,追求智能、氛围和高端的也就那一小撮。楼下钛3排在第30,销量惨淡,也是走的“小众科技”路线——可惜市场不赏脸。宏光再上一名,说明1-2线和4-6线城市需求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样说,可能有人也会问了:“那特斯拉月销没过万,是不是后继乏力?是不是国产品牌快要全面超越特斯拉?”我觉得得分开看:一方面,国产确实越来越厉害,路线更贴地气,技术更快。但另一方面,特斯拉现在没掉队,一天没掉队就说明“高端纯电客户坚持自家理念,认品牌的坚持买。”这种东西不是一年半载能颠覆的,拼芯片,拼整车OTA,国产近两年有希望越过特斯拉,但短期还没戏。
再说回榜单里头,看榜没啥意思,主要得看看背后的市场变迁——消费升级、同质化、价格战、政策的变化、充换电的便捷性、品牌口碑能不能持续发力。现在的用户比三年前精明太多,补贴没了就等等新一轮降价,配置升级才出手。厂商稍微跟不上,就随时变成下一个榜单末流。
可能有人会问:纯电车未来会不会跟燃油车当年一样,最终只有极少数品牌能活?我觉得八九不离十。所有东西都一样,只能有几个头部,剩下的不是当备胎,就是彻底淘汰。十年前燃油神车一堆,现在回头看看,冷清得不行。纯电这一波热潮,等到大家都回过神来,又得重新洗牌,真正留在榜单上的只会越来越少。
有人说,新能源市场就是一场谁更会折腾的比拼,但其实比的是谁能让用户、渠道、政策、补能和体验完美融合。只有把这些都做顺,车企才可能开花结果。靠单一“爆点”卖车,早就行不通了。
总之,这份销量榜像极了一面照妖镜,它告诉我们一个最质朴的事实:市场很现实,用户很冷静。老套路一遍遍耍,行不通。谁能满足那些最朴素的需求,谁才有资格笑到最后。华而不实、技术脱节、体验短板、代表性卖点不突出,都会被无情淘汰。
留给品牌们的空间和时间都不多,剩下的,就看谁能扛得最久。你要么选择当下,卷到底;要么想明白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榜首和倒数都不是终点,能不能活到明天,才是最残酷的汽车战争。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