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电动车遇冷
丰田、日产、马自达这些品牌的电动车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受欢迎,但本田却显得有些吃力。比如,本田的两款电动车型“S7”和“P7”,到2025年6月为止,总共只卖了不到200辆,其中“S7”只卖出54辆,“P7”卖了166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可能有多个原因,比如产品定位、价格、技术路线或者市场竞争等因素。
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化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每天都有新电动汽车问世。很多人觉得电动车是未来的方向,但近两年,插电式混动(PHEV)和增程式电动车(EREV)反而更受欢迎了。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国内车企开始灵活布局,很多车型同时提供纯电(BEV)和混动两种版本。
以前日系和德系车占了不少市场份额,但自从2020年电动化加速后,国内品牌整体品质提升很快,现在不少车型销量排在前面。日系厂商反应不够快,跟不上国内品牌对需求的响应,所以市场表现不如以前。不过,这种情况在过去一年多已经慢慢在改变。
日系车企新能源突破
丰田在2025年3月推出了一款为中国市场专门设计的纯电动车“bZ3X”,上市后非常受欢迎。预售开放仅一小时,就收到了1万份订单。到2025年6月,交付量将超过1.5万辆,还有大约同样数量的车辆正在等待交付。
比bZ3X晚一个月开始接受预订的日产N7,也表现不俗。它在上市几小时内就订出1万辆,到6月初,总订单已超过2万辆。
不过,此前丰田和日产在中国销售的纯电动车大多是基于燃油车改造的,销量并不理想。这次他们与国内合作伙伴合作,打造了一款真正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纯电动车,配备了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和现代感十足的内饰,同时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这成了它成功的关键。
目前,丰田、日产、马自达被看作是日系车企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希望。但本田的表现仍让人担心。
油改电车型遇冷
本田之前通过两家合资企业销售基于缤智的纯电动车: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2021年,他们推出了“e:N”系列,其中“e:NS1/e:NP1”是基于第二代Vezel打造的。这两款车刚上市时销量不错,但现在几个月销量只有几十辆,已经很常见。
销量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它们是“油改电”车型,也就是在传统燃油车基础上改装成电动车。在中国,这种车被称为“油电”,不太受欢迎。相比专门设计的电动车,它们在车身结构、平台和内部空间等方面都有局限。
现在国内很多品牌都推出了专为电动车设计的车型,而中国消费者又比较注重潮流和创新,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国产电动车,而不是日系品牌的“油改电”。
2024年,本田又推出了“e:NS2/e:NP2”,虽然车身设计不同,但动力系统变化不大,感觉没什么新意。尽管希望销量能好转,但一年过去了,这两款车每月销量还是只有大约400辆,表现依然低迷。
新品牌“烨”将推多款车型
东风本田推出了一款针对年轻人的纯电运动品牌——“灵悉L”,但这款车每月销量不到100辆,也没有后续新车计划。除了e:N系列和灵悉L,本田还将在2024年用新品牌“烨”推出两款SUV: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还有一款五门轿跑GT。
销量低迷原因分析
S7和P7原本计划在2025年初上市,但就在发布前,品牌战略突然调整,“烨”字被取消,导致一系列问题。这两款车的设计理念是“只有纯电动车才能带来的驾驶乐趣”,车身造型运动,配备数字后视镜和双联屏,看起来挺有科技感。
虽然上市时引起了不少关注,但销量一直不理想。到2025年6月为止,S7只卖了54辆,P7也只卖出166辆。相比之下,像丰田bZ3X和日产N7这样的车型,月销量都能达到6000辆左右,差距明显。
销量差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太高。S7和P7的起价在19.99万到24.99万元之间。同样这个价位,国产车能提供更大的空间、更丰富的智能配置,吸引力更大。另外,国内消费者更看重的是车子的“智能化”水平,比如自动驾驶辅助和无实体按键的内饰设计,而“驾驶乐趣”这个概念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够吸引。
本田GT电动车计划
本田计划在2025年推出一款5门轿跑电动车,命名为“GT”。这款车属于“烨”系列,主打运动性能。除了这一特点,GT还将搭载中国公司DeepSeek的人工智能技术、华为的娱乐系统,以及和Momenta合作开发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整体性能比现有的S7和P7更先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