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汽车押注新能源!连开三家合资公司,牵手神秘巴顿能翻身吗?

7 月 14 日至 15 日,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汽车制造厂(成都)有限公司密集成立三家合资公司,分别为野马巴顿(四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野马巴顿(四川)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野马巴顿重型汽车(四川)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均以李世伟为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各 3000 万元,注册地址统一为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路 625 号,分别聚焦汽车技术研发、专用车制造和重型车制造三大领域。

野马汽车押注新能源!连开三家合资公司,牵手神秘巴顿能翻身吗?-有驾

川汽野马前身为 1988 年成立的成都轻型汽车总厂,早期凭借 “野马” 牌越野车成为国家免检产品,1992-1994 年年销量近万台,在国内越野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后续因合资谈判失败等问题,企业发展逐渐乏力,1996 年后慢慢淡出主流视野。2002 年,富临集团入主野马,通过引进罗孚生产线、推出 F99 等车型尝试复兴,但受限于技术积累不足,部分车型因外观争议被指 “山寨”,未能实现市场突破。2019 年,雷丁汽车以 14.5 亿元收购野马,意图借其资质转型新能源赛道,却因自身资金链断裂陷入破产,让野马背负起 38 亿元债务,2023 年更是两次被申请破产重整,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

7 月 7 日完成法定代表人变更,李世伟接替王德金执掌帅印,多名高管同步调整,这场人事变动被视为剥离历史包袱、重启发展的核心信号。而与北京汽车制造厂(成都)有限公司的合作,正是这一战略调整的具体落地。

根据合作规划,双方分工明确:野马汽车持股 51% 主导技术研发,巴顿新能源持股 49% 负责生产与供应链支持。这种 “技术主导 + 制造赋能” 的模式,既贴合野马 “轻资产转型” 的诉求,又能借助巴顿现成产能快速推进量产。

不过野马历史债务问题悬而未决,其 2019 年背负的 38 亿元债务中,存在未披露的土地抵押等隐形负债,新合资公司能否完全独立于这些债务尚待法律确认。而合作方巴顿新能源的公开信息有限,官网内容停留在 2024 年,技术团队背景、核心专利数量等关键信息缺失,其技术实力与资金可持续性仍需时间验证。此外,三家合资公司合计注册资本仅 9000 万元,对于重资产属性的汽车制造行业而言略显单薄,行业分析师指出,新公司需在 12 个月内实现首款车型量产并达到月销 3000 辆的规模,才能初步证明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传统车企盘活产能、科技公司输出技术的 “轻资产 + 重制造” 模式渐成趋势。对于历经起伏的川汽野马而言,这场与巴顿新能源的合作既是 “破局求生” 的尝试,也是其在新能源赛道重拾竞争力的关键赌注,其后续发展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