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爱好者花12.88万购CB1000 SP,却被限制困扰何解?

本田新出了个“铁马”,CB1000 SP,要价12万8千8。

这价码一亮出来,怕是不少人得“嘶”一声。

摩托车爱好者花12.88万购CB1000 SP,却被限制困扰何解?-有驾

一台摩托,抵得上一辆家用车了,图个啥劲儿?

你说图啥?

图飙?

图炫?

这肯定沾边,但依我看,更大程度上是图个“撒欢儿”。

你想,现如今“打工人”压力山大,996都成标配了,谁还没点想挣脱缰绳的念头?

摩托车爱好者花12.88万购CB1000 SP,却被限制困扰何解?-有驾

跨上个大排量机车,引擎轰鸣,仿佛整个世界都噤声了,只剩下风和“老子最牛”的自由感,这感觉,真解乏。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解读。

也有人讲,这是消费升级的“套路”。

早年间咱骑单车,后来蹬摩托代步,如今兜里有了几个钢镚儿,就想追求更极致、更个性的。

这CB1000 SP,配置那是相当“扎台型”,Brembo的卡钳,Showa和OHLINS的避震,一听就觉着倍儿有面儿。

这就好比以前买个凑合用的手机就行,现在非得整最新款的iPhone,说白了就是一种“马斯洛需求”。

可话又说回来,12万8千8的价位,对绝大多数“社畜”而言,还是有点“肉疼”。

摩托车爱好者花12.88万购CB1000 SP,却被限制困扰何解?-有驾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个“扎心”的问题:咱这边的摩托车圈子,是不是有点“跑偏”?

一方面,城里“禁摩令”横行,让一众机车党无处安放;另一方面,稍微有点品相的摩托,价格就“水涨船高”。

这就好比想吃个地道的煎饼馃子,结果发现只能在“米其林”餐厅吃到,而且死贵。

你瞧国外,摩托车文化遍地开花,不少寻常百姓也骑车通勤,周末出去“溜达溜达”。

咱们呢?

摩托车仿佛成了“富二代”的玩具,或者外卖小哥的营生。

摩托车爱好者花12.88万购CB1000 SP,却被限制困扰何解?-有驾

这当中,缺的就是那种真正的、接地气的、生机勃勃的摩托车文化。

当然,有人会“杠”,说摩托车不安全。

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但安全隐患不是摩托车本身带来的,而是“人”造成的。

只要恪守交规,穿戴护具,摩托车也能很稳当。

就像开汽车一样,酒驾、飙车,开啥都“药丸”。

单从数据来说,国内摩托车驾照的“门槛”,以及对于骑行安全的“普法”,都得“加把劲”。

与大众认知相悖,许多新手甚至都没经过专业的安全培训,就直接“上路”了。

摩托车爱好者花12.88万购CB1000 SP,却被限制困扰何解?-有驾

还有个挺“现实”的问题,就是牌照。

不少城市对摩托车“摇号”卡的很死,想骑个大排量摩托,还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就好比想买个学区房,结果发现“限购”,这滋味,真酸爽。

当我们“一根筋”地将摩托车视为“洪水猛兽”、“噪音制造者”时,是否“灯下黑”地忽略了它所代表的自由、激情和个性?

是否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城市管理政策,给摩托车爱好者们腾出更多的空间?

说穿了,这CB1000 SP的“亮相”,不仅仅是一台新摩托的发布,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咱这儿摩托车圈子的一些“疑难杂症”。

希望有朝一日,咱们也能像国外一样,拥有一种更健康、更多元的摩托车文化,让更多人能够乐在骑中,而不是被价格和政策“劝退”。

这才是真正的“风驰电掣,乐此不疲”。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