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国产汽车这几年真是铆足了劲儿往上冲,尤其新能源赛道,那架势挡都挡不住。比亚迪、吉利、长安,甚至华为牵头的问界,销量都挺漂亮。可一旦话题转到“百万级”,那感觉就有点复杂了。
你看之前被寄予厚望的仰望U8,顶着比亚迪光环,价格也冲上去了,结果呢?市场反响说不上冷淡,但离“破圈”、“爆款”差得远,单月销量最高也就1652台,最近几个月甚至掉到300台以下。这百万级天花板,似乎立在那儿,但够到并站稳,太难了。
但偏偏,有人就不信邪。这不,华为和江淮又弄了个新牌子叫尊界,上来就甩出一台叫S800的车,预售价100万起,顶配直接飙到150万。这摆明了是要再次挑战那块硬骨头,而且野心更大,直接对标超豪华阵营。
这台尊界S800,名头响亮——国产新能源“天花板”。它想干啥?简单说,就是要站到比问界M9更高的位置,瞄准大型豪华车市场。这价格,这定位,确实是大胆得让人捏把汗,毕竟仰望U8的例子就摆在那儿。
那S800凭什么敢定这价,敢有这野心?首先得看体型。它长5480毫米,宽2米,高1536毫米,轴距3370毫米。光看数据,确实是个庞然大物,比很多主流车都要大一圈,甚至比迈巴赫S级(5470毫米长)还要长一点点。
体型带来的是气场,这车外观瞧着就挺唬人,豪华感和大气感挺足。文章里甚至说,即便迈巴赫S级跟它放一块,可能气场上都得稍逊一筹,感觉更接近宾利、劳斯莱斯那种超豪华品牌。这审美见仁见智,但至少在尺寸和视觉冲击力上,它是在努力靠拢高端。
内饰也没含糊,科技感和豪华氛围都在线。特别是那块超大号的三联屏,看着就挺有冲击力,比问界M9那套还显高级,把科技豪华这块玩得挺转。材料和工艺据说到时候也要做到国产车里的高水准。
当然,它最大的倚仗还是华为的看家本领——智能化。直接上了华为目前最高等级的L3级别智能驾驶系统。这玩意儿,传统豪华品牌目前确实很难做到,算是S800在技术层面的一个杀手锏,想用智能化来区隔市场,支撑百万身价。
动力方案也给了多种选择,纯电和增程都有,电池是宁德时代开发的。增程版是1.5T发动机做增程器,可以选双电机或三电机。双电机版本纯电能跑331公里,馈电油耗百公里6.23升。三电机版本纯电续航272公里,馈电油耗略高点,百公里7.08升。
纯电车型电池容量是94.364度,续航有622公里和702公里可选。有意思的是,虽然有纯电三电机的高性能版本(这应该就是那个150万的顶配),但文章说从实用性看,不少人可能更倾向增程版,毕竟整体续航更灵活。
这有点耐人寻味。在一个冲高、冲超豪华定位的车上,最受欢迎的选项可能是增程版,这背后是不是反映了市场在百万级新能源领域,对纯电续航里程和补能便利性依然存在顾虑?或者说,在面子(豪华定位)和里子(续航便利)之间,消费者还是会偏向后者?
再回到价格。尊界S800预售价100万到150万,这区间本身就很说明问题。入门增程版100万,顶配纯电三电机150万。而迈巴赫S级起售价是146.8万,顶配S680限量版高达682.8万。这么一看,S800的定价策略像是用顶配去摸迈巴赫S级的起步价,有点“田忌赛马”的意思,试图在价格上制造一个“性价比”(相对迈巴赫而言)的错觉。
但问题是,百万级消费者买的是车,更是品牌、历史、文化和圈层认同。仰望U8的遭遇已经证明,光有技术和产品力,在百万级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尊界S800这次能否凭借华为的光环和产品力,打破国产百万级车“叫好不叫座”的魔咒?
而且,这车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走量。文章里直接说了,它不属于追求销量的车型,未来上市后,月销能突破500辆就算成功。这个目标数字,既是务实,也侧面说明了国产车冲击超豪华阵营的难度有多大,以及这次尝试的象征意义可能大于实际销量贡献。
总的来说,尊界S800这次闯入百万级,是国产新能源又一次极其大胆的尝试。它具备了冲击高端的硬件(尺寸、气场、智能化、内饰),也有相对“合理”的价格策略(对比传统超豪)。但能否在那个由传统巨头和百年品牌牢牢占据的金字塔顶端撕开一道口子,站稳脚跟,依旧是个巨大的未知数。这条国产豪华的突围之路,注定充满挑战,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