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这年头,没点“震撼世界”的名头还真不好意思发新闻了。
才过了个下午,据说德国帕彭堡测试场直接被比亚迪的电动车刷屏。
仰望U9,不声不响地在这里蹦了个大新闻,一脚把电动超跑的极速记录干翻在地,足足跑到了472.41千米每小时。
全球最快电动车?没错,这帽子现在落在中国人头上了。
谁说磷酸铁锂不能爆炸输出?谁又说老外的电车才是顶流?结果啪啪响,全是来回打脸。
想想上一个让大家惊呼神速的Owl超跑,人家跑了439公里每小时,也算是全球尖端技术的集大成。
但现在,U9的速度量级,直接不讲武德,把天花板拉高了一块。
439和472,看着就像自家数学老师布置的应用题。
差距摆在那里,你爱不爱承认,都得脱帽致敬。
且说这速度,平时坐高铁的时候,我们都在感叹科技造福生活,可是比亚迪这辆车,连高铁都算不上“速度之王”了。
以前大家调侃布加迪Chiron,490公里每小时,贵得让人瞬间思考“人生理想值多少钱”。
真说比,普通人买个电动车,是不是也能感受一把风驰电掣的刺激?
这还没完,最有趣的地方是,今年海外刚有电车大佬Rimac站出来,给磷酸铁锂电池泼冷水。
人家话说得挺绝,明里暗里含沙射影,意思是:中国电池技术还不行,马力太大,电池先歇菜。
你要是比亚迪的工程师,听到这些论调,估计心头得琢磨点大招。
果然,没过几天,比亚迪就用成绩单走到台前,说实话,这结果让不少海外大佬都倍感蛋疼。
国外科技圈热热闹闹地围观,好像一堆人不约而同地在说:“这速度,真的假的?”
数据不会骗人,轮胎烧红了,脸也不保了。
说一说仰望U9的配置吧。
普通版已经够凶了,1300匹马力还不够刺激?那得看“赛道版”了。
这次“申报目录”里,能看到配得不是一台或两台电机,直接塞了四台555kW电机,综合马力干到3019匹。
你要问,这么多动力,是不是得整个特殊胎?
那是当然,325宽胎一上,截面大到离谱,简直跟“钢铁蹄子”一样。
碳纤维车顶、尾翼、前铲这些炫酷装备也没缺席,减重总归是性能派的老本事。
在玩性能的圈里,“一身轻”才是王道。
所以有人说,这次“极限突破”,看的其实是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肌肉”。
性能提升,不仅仅是电机和硬件堆上去那么简单。
去年U9的极速还只在375km/h这个坎上徘徊,哪怕也特别快,距离“世界之最”还有点距离。
结果一年后的U9,飙了100km/h,感觉像是拿了“外挂”。
说得玄一点,这成绩背后,有没有中国工程师“技改”和“灵光一闪”的秘密?
关键点,就是“预充压电池”技术上了新台阶。
电池“打鸡血”,提前预充,等于在时刻准备着,瞬时释放大电流。
跑完全程都没掉链子,成了压箱底的绝活。
再看圈内的反应,谁还敢把中国电动技术当做“跟随者”?
大家还记得吗,之前的舆论都在纠结磷酸铁锂电池到底行不行。
车重、续航、输出、热管理,一大利弊都被翻来覆去地掰扯。
但现在仰望U9给全世界甩出一份答卷,谁还敢轻易下结论?
什么“磷酸铁锂不适合超跑”?“性能瓶颈”太死板?
都被现实啪啪打脸。
对比一下吧,欧美造车哥这几年一直以“技术领先”自居,电池、驱动、电控一堆名词绕嘴。
但这回成绩出来,全球的风向有点变。
中国车厂,不光在销量榜上夺魁,现在性能表现也能“正面硬刚”,不只是玩定价和补贴。“
性能实验室”不是玩笑,是真让世界汽车圈重新定义“究竟啥叫电车”。
说到仰望U9这场测试,实际上远不像新闻里那么简单。
极速突破,不只拼机械,更拼多项后台黑科技。
比如整车的风阻系数,碳纤装备属于轻量化的典范。
电池管理系统得像“老司机”一样精准协调。
还得实现高电流短时间“爆发”,而且安全性要顶得住。
其实说穿了,车厂厉害的不是拿一堆参数忽悠人,而是真的能做“技术和安全都赢”的产品。
这也是比亚迪敢发成绩单出来的底气。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电车圈热火朝天,但质疑也如影随形。
有人说,“中国车造的再快,也不过是实验室秀肌肉,没啥意义”。
仰望U9这回用速度埋下伏笔,不仅不是“炫技”,其实是一种宣言式表态。
你说电池不行,我偏偏造出来给你看。
你质疑中国团队技术,我直接出最硬核的数据。
什么“技术孱弱”、“没竞品”,这些老生常谈的段子都可以暂时收起来了。
在德国,汽车历史就跟啤酒和面包一样浓厚。
帕彭堡测试场是权威极速认证场地。
这么正式的赛道、真实的计时,没人敢随便作假。
比亚迪的仰望U9直接拿下记录,现场氛围那叫一个劲爆。
国外网友刷推特,国内各种汽车媒体也一通狂欢。
这种场面,就像世界杯进球,瞬间全场爆炸。
不过话说回来,要称之为“封神”,中国超跑还有一座大山要翻。
那就是纽北圈速,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神车圈的“地狱试炼”。
谁能在纽北圈速榜赢下漂亮一仗,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顶级超跑。
比亚迪如果接下来能在这上面再拽一次成绩出来,汽车圈估计得来一场“改写语录”。
再观察国内外的技术舆情,仰望U9这次冲破极速天花板,不是偶然地拼一把。
它代表着中国电车正在全面挑战全球技术体系。
有人可能觉得,普通人用不着这么快的车,但实际上,“极速实力”是整个产业链升级的信号。
有了性能做后盾,中国电池和驱动技术才会在全球市场有议价权。
而且这波技术突破也让同类型电池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被世界认可。
就像当年日本和德国汽车转折,原来不被看好,后来一跃成了标杆。
中国电车品牌现在正在这个拐点上。
至于网友热议,“真能日常开到这个时速吗?”
大家其实都明白,这种极限成绩更多是技术宣示。
仰望U9这回一鸣惊人,以后换电车的时候,估计大家会多看一眼国产品牌。
更重要的是,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研发、材料科学都要随之升级。
对整个市场来说,其实是好事。
不用纠结是不是“炫技”,关键在于底层能力。
说了这么多,有没有几点值得咱普通吃瓜群众琢磨的?
最直接的,就是中国制造已经不只是“买个便宜”。
比亚迪仰望U9这回创新,变成了“技术输出+品牌自信”。
今后,谁还敢说“国产只有价格优势”?
问问这些海外工程师、跑车大佬,他们是不是对中国技术有新的认识了。
当然也不能让一时狂热冲昏头脑。
成绩刷出来,和实际道路体验还是有距离的。
超跑毕竟是“发烧友专属”,而且高性能也意味着更复杂的故障和维护。
但趋势已经摆在这了,国产品牌搞“高端制造”那是大势所趋。
最后,仰望U9能不能在纽北神话榜上再立一功?
车迷圈子里都在等着。
中国电车技术是不是已经到了欧洲“神坛照片墙”上?
大家翘首以望,谁都想看看下一个纪录会是谁。
说白了,这次比亚迪不是小打小闹,是“强者宣言”。
电车圈的世界地图,已经重新涂了颜色。
磷酸铁锂、预充压电池、四电机驱动,这些标签都不再是“跟随者”。
中国电车正站在顶流门槛前豪气冲天。
今天这条新闻,也许过几年就是新一轮全球汽车格局报告里的重点段落。
你怎么看这种极速技术,到底是炫技还是真正的时代变革?
会不会连你决定买车的选项,都跟着悄悄变了?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