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亿净利杀疯了!问界M9霸榜销冠,赛力斯这匹黑马藏不住了

当整个新能源圈还在为“谁先盈利”吵得面红耳赤时,赛力斯直接甩出一张王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29.41亿,同比暴涨81.03%!营收624亿,研发砸了51.98亿(同比154.9%增长),新能源汽车卖了17.2万辆——这数据放出来,别说同行,连券商都坐不住了:近40家机构扎堆喊“买入”,说它“下半年还要爆”。

29亿净利杀疯了!问界M9霸榜销冠,赛力斯这匹黑马藏不住了-有驾
29亿净利杀疯了!问界M9霸榜销冠,赛力斯这匹黑马藏不住了-有驾
29亿净利杀疯了!问界M9霸榜销冠,赛力斯这匹黑马藏不住了-有驾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赚了29亿吗?比亚迪、特斯拉赚得比这多。”但你别忘了,这是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上半年多少车企还在“活下去”的口号里挣扎?多少新势力为了抢市场份额,把车价压到“地板价”,结果毛利率比刀片还薄?赛力斯倒好,不仅没跟着“卷低价”,反而在40-50万的“高端局”里杀疯了:问界M9累计交付超22万辆,稳坐50万级销冠;M8上市4个月就蝉联40万级冠军,累计交付破7万辆。这哪是“卖车”,简直是“印钞”!

今天咱就来聊聊:当别人还在“价格战”里互砍时,赛力斯凭什么靠“高端局”闷声发大财?这29亿净利润背后,藏着新能源下半场的哪些“生存法则”?

一、别人卷低价,它杀进“富人区”:40-50万市场,赛力斯把BBA按在地上摩擦

先问个扎心的问题:新能源车企为啥难盈利?答案很简单——“内卷”。你造个15万的车,我就敢卖14万;你送充电桩,我就送终身免费充电。结果呢?大家都在“低价泥潭”里挣扎,销量上去了,利润却薄得像纸。

但赛力斯偏不按套路出牌。它盯上的,是以前被BBA垄断的“高端市场”——40万以上的SUV。你可能觉得:“疯了吧?BBA经营几十年,老百姓认啊!”但赛力斯用数据告诉你:不认?那就打到你认!

问界M9,50万级SUV,累计交付超22万辆。啥概念?相当于每个月有1.8万人花50万买它,这购买力,比买LV包还疯狂。更狠的是问界M8,40万级,上市4个月就蝉联销量冠军,累计交付破7万辆。要知道,以前这个价位,奔驰GLE、宝马X5、奥迪Q7才是“老大”,现在倒好,问界直接把“班长”拉下马,自己当起了“新科状元”。

为啥能这么横?核心就一个:用“新豪华”打“老豪华”。BBA的豪华,是真皮座椅、大标、后排空间;问界的豪华,是“智能+场景”。比如M9的“家庭智慧旗舰”标签,直接戳中了中产家庭的痛点:带娃出门,后排能秒变“移动游乐场”(车载KTV、后排大屏看动画);全家旅游,续航1200公里(超级增程技术)不用焦虑;甚至连安全都玩出了新花样——“场景定义安全”,比如“生命保护”领域,不仅有常规的气囊,还能通过毫米波雷达监测后排孩子是否被遗忘,直接从“被动安全”升级到“主动守护”。

你看,这哪是“卖车”?这是在卖“解决方案”。以前买BBA,是“面子消费”;现在买问界,是“里子消费”——花50万,既能满足全家出行需求,又能体验到BBA给不了的智能科技,这不比买个“标”香?

更关键的是,高端市场有个“潜规则”:毛利高。一辆50万的车,毛利可能比3辆15万的车还高。问界M9、M8卖得越好,赛力斯的利润就像滚雪球一样往上涨。上半年17.2万辆销量,大部分是这些“高毛利车型”贡献的,你说这29亿净利润,能不香吗?

所以啊,新能源想盈利,别再盯着“低价内卷”了。学学赛力斯:与其在“菜市场”抢白菜,不如去“高端商场”卖燕窝——虽然客户少,但每单都能赚大钱。

二、研发投入154%暴涨:别人缩减开支“保命”,它狂砸52亿挖“技术护城河”

这年头,新能源车企都在喊“降本增效”。有的砍营销费用,有的缩减研发投入,生怕现金流断了“活不过冬天”。

但赛力斯又一次反着来:上半年研发投入51.98亿,同比暴涨154.9%!研发人员6984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6%。啥概念?相当于公司每3个人里,就有1个在搞研发。每天砸在研发上的钱,接近3000万——这哪是“花钱”,简直是在“烧钱”啊!

你可能会骂:“败家子!研发投入这么高,万一打水漂了咋办?”但赛力斯用结果告诉你:这钱,花得值!因为它把研发变成了“印钞机”,而不是“吞金兽”。

它的“钞能力”来自两个词:技术平台化+制造智能化

先说“魔方技术平台”。这玩意儿听起来玄乎,其实就是“造车模板”。以前造一款新车,得从头设计底盘、电池、电机,耗时2-3年;现在有了魔方平台,相当于有了“乐高积木”,想造SUV就拼SUV模块,想造MPV就拼MPV模块,研发周期缩短一半,成本直接降20%。问界M5、M7、M8、M9,为啥能一年出好几款新车?全靠这个“模板”。

再看“超级工厂”。赛力斯搞了个“厂中厂”模式,听起来像“俄罗斯套娃”,但效率高到离谱。比如焊装车间,1000多台机器人24小时开工,焊接精度达0.1毫米,比头发丝还细;总装车间,用5G+AI技术,每辆车的装配误差不超过1毫米。更狠的是“零碳智慧物流港”,零件从进厂到装车,全程无人化,物流成本降了30%。

你想啊:研发周期短了,成本降了;制造效率高了,产能上去了。结果就是:问界新车上市就能“快速上量”,别人还在爬坡,它已经开始“收割利润”。比如问界M8,4月上市,5月就卖了1.5万辆,6月直接破2万辆——这种“上市即热销”的速度,背后就是研发和制造的“协同发力”。

更绝的是“智能安全体系”。今年上海车展,赛力斯搞了个大新闻:首创“场景定义安全”,从“生命保护”到“隐私守护”,四大领域全方位覆盖。比如“健康呵护”,车内用的是婴儿级环保材料,甲醛含量比国标低50%;“隐私守护”,车机系统加密,连厂家都看不到你的行车记录。这些技术听起来“虚”,但用户愿意为“安全感”买单啊!

所以你看,赛力斯的研发投入,不是“瞎砸钱”,而是精准砸向“能赚钱的技术”——能缩短研发周期、能降成本、能提升用户体验的技术。这就像种地,别人在荒山上撒种子,它在肥沃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收成能一样吗?

三、从“小透明”到“顶流”:1755亿品牌价值,赛力斯靠什么征服“有钱人”?

3年前,你要是问“赛力斯是谁”,可能有人会说:“哦,那个给华为代工的车企?”那时候的赛力斯,就像班级里的“中等生”,默默无闻。

但现在呢?《TopBrand 2025中国品牌500强》,赛力斯以1755.23亿品牌价值排名第92位,汽车行业前十;《财富》中国500强,跃升235位至169名,成为“进步最快学生”;全国工商联“民企500强”,位列第59位,重庆民企老大。

这品牌价值是咋涨起来的?不是靠广告砸出来的,而是靠“用户口碑”堆起来的。

杰兰路的报告显示,问界品牌“发展信心指数”第一,问界M9的NPS(净推荐值)85.2分,全行业第一。NPS是啥?就是用户愿不愿意推荐给朋友买车的概率。85.2分,意味着100个问界车主里,有85个人会安利给亲戚朋友——这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为啥用户这么“死心塌地”?因为赛力斯把“服务”玩成了“新豪华”。

你买BBA,交完钱可能就“人走茶凉”;但买问界,服务才刚开始。比如“新豪华服务”:免费上门试驾,不管你在郊区还是山里;提车时送鲜花、蛋糕,仪式感拉满;用车时,电池衰减超过20%免费换,连轮胎被扎了都能免费补。更绝的是“用户共创”:车主提的建议,工程师真的会听。比如有车主说“M9后排空调按钮不好按”,下次OTA升级就改了——这种“被重视”的感觉,谁不爱?

还有“产品迭代速度”。问界M9 2025款刚上市,M8纯电版又来了,9月还要推新M7。别人一年出一款新车就不错了,赛力斯半年出三款——这不是“内卷”,而是“精准喂料”:你想要大空间?M8纯电版满足你;你想要性价比?新M7给你惊喜。总有一款车能戳中你,用户能不买账吗?

所以啊,品牌价值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当BBA还在靠“老招牌”吃饭时,赛力斯用“服务+产品迭代”圈粉,把“路人”变成“死忠粉”。这1755亿品牌价值,本质上是用户用真金白银投的“信任票”。

四、券商集体喊“买入”:75万辆交付+174位跃升,资本市场看透了什么?

资本市场是最“现实”的——它只认“能赚钱、能持续赚钱”的公司。赛力斯上半年29亿净利润,直接让资本圈炸了锅:近40家券商扎堆发研报,清一色“买入”评级,有的甚至喊出“目标价翻倍”。

为啥资本这么看好它?因为它不仅“现在能赚”,还“未来能赚更多”。

先看“规模效应”。问界全系累计交付超75万辆,这是个关键节点。造车就像开奶茶店,卖100杯可能亏本,卖10万杯就能赚钱——因为固定成本(厂房、设备)分摊到每辆车身上变少了。75万辆的交付量,意味着赛力斯已经跨过“盈亏平衡点”,进入“越卖越赚”的阶段。下半年新M7、M8纯电版上市,销量再涨一波,净利润可能比上半年还猛。

再看“行业地位”。《财富》中国500强跃升235位,民企500强跃升174位——这种“火箭般”的速度,说明赛力斯已经从“边缘玩家”变成“核心玩家”。更重要的是,它是“全球第四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前三家是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假设蔚来已盈利)。你想想,全球几百家新能源车企,能盈利的就4家,这稀缺性,资本能不抢吗?

还有“技术壁垒”。魔方平台、超级增程、智能安全体系……这些不是“ppt技术”,而是已经落地、能赚钱的“真家伙”。券商研报里有句话说得好:“赛力斯的研发投入,正在转化为‘不可复制的竞争力’——别人想抄作业?至少得3-5年。”

所以啊,资本看好的不是“29亿净利润”这个数字,而是背后的“赚钱逻辑”:高端市场站稳脚跟(高毛利)+规模效应显现(低成本)+技术壁垒深厚(难复制)。这就像看到一个学霸,不仅这次考了90分,还找到了“高效学习方法”,下次可能考95分——你说家长能不开心吗?

五、赛力斯启示录:新能源下半场,拼的不是“谁更卷”,而是“谁更能立”

聊到这儿,你可能明白了:赛力斯的29亿净利润,不是“奇迹”,而是“必然”。它用行动告诉所有新能源车企:下半场的“生存法则”,早就变了。

以前,新能源拼的是“速度”——谁先造出车,谁先卖爆;现在,拼的是“质量”——谁能立住高端品牌,谁能筑起技术壁垒,谁能让用户心甘情愿掏钱。

你看那些还在“卷低价”的车企,就像在“沙滩上盖楼”,销量看着热闹,一阵浪过来就塌了;而赛力斯,靠“高端化+研发投入+品牌建设”打地基,楼越盖越高,还不怕风吹浪打。

所以啊,别再羡慕赛力斯“赚了29亿”,先想想自己:有没有勇气跳出“低价泥潭”?有没有魄力砸钱搞研发?有没有耐心做品牌?

新能源下半场,不是“比谁活得久”,而是“比谁活得好”。赛力斯已经交了“答卷”,其他玩家,该加油了。

最后说句大实话:29亿净利润也好,75万辆交付也罢,都只是赛力斯的“中场休息”。下半年新M7上市、M8纯电版交付,它能不能继续“杀疯了”?咱们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的“高端局”,已经被赛力斯撕开了一道口子——以后想在这个圈子混,没点真本事,真不行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