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

专家评级7.5

喜欢

  • 决心坚定,精炼精炼

  • 追求操控而非速度

  • 宽敞实用的客舱

不喜欢

  • 不如 ID.4 价值高

  • 与一些竞争对手相比,惊喜因素较少

  • 缺少车辆装载装置或前备箱

大众的电动中型 SUV 双门轿跑车终于登陆澳大利亚。

ID.4作为Tiguan等车型的电动家用 SUV替代品,其吸引力显而易见,但更具轿跑车风格的ID.5又如何定位呢?

目前,它只有 GTX 一个版本,瞄准的是澳大利亚市场上一些更注重性能的电动 SUV,目前这类车型已经不少。但现在它的上市时间比许多竞争对手都晚。

大众对 ID.5 GTX 的追求是否足以让它成为你试驾清单上的一员?我们前往它的澳大利亚发布会一探究竟。

大众ID.5 2025: GTX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价格和功能——它是否物有所值?它有哪些功能?7/10

在这种情况下,价值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当你比较ID.5 72,990美元(不含上路费)的起售价与其兄弟车型ID.4 Pro(起售价仅为59,990美元)时,你会发现它的价值并不高。

当您开始将它与最近推出的中国中型电动车产品进行比较时,这种感觉仍在继续,例如零跑汽车的 C10(起价 43,888 美元)和吉利的 EX5(起价 40,990 美元)。

但 ID.5 的设计初衷是超越其他车型,它拥有强劲的全轮驱动动力系统和相对较大的电池,而且当你将其价格与丰田 bZ4X(全轮驱动车型起价 74,900 美元)、斯巴鲁 Solterra(起价 69,990 美元)或尺寸较小一些的高档车型,如现代 Kona Premium(起价 68,000 美元)或起亚 Niro GT-Line(起价 72,360 美元)进行比较时,ID.5 突然显得物超所值。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如果你想听我的意见?从原始数据来看,ID.4 Pro 仍然是两者中的佼佼者,尤其是考虑到标准配置的差异似乎难以证明额外的价格上涨是合理的,但我可以看到 ID.5 GTX 的优势。

在标准设备方面,ID.5 GTX 拥有大众标志性的“矩阵”LED 大灯、齐平门把手、“3D 效果”LED 尾灯、隐私玻璃、升级至 20 英寸合金轮毂以及外部与 GTX 高光形成对比的黑色高光饰边。

ID.5 的内部配备了 12.9 英寸多媒体触摸屏,支持Apple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连接、 5.3 英寸数字仪表盘、氛围灯、三区气候控制、全景玻璃车顶(带电动遮阳帘)、高级 Harman Kardon 音响系统和运动型前排座椅,采用皮革和“微绒”面料装饰,前排两个位置具有电动调节、加热和消息功能。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在性能方面,它具有与 ID.4 Pro 相同的自适应底盘控制(带有频率响应减震器、可调设置和渐进式转向),但它增加了第二个电机(在前轴上)和全轮驱动软件,并带有额外的驱动模式和“ESC Sport”设置。

这是很好的装备,但它是否足以吸引你远离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如未来派的起亚 EV5 GT-Line(起价 71,770 美元)、即将推出的新款特斯拉 Model Y(起价 58,900 美元)或不寻常的小鹏 G6(起价 54,800 美元),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设计——它的设计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吗?7/10

ID.4和ID.5之间的关键区别当然在于 ID.5 的下沉式轿跑车车顶线。我认为这赋予了 GTX 在道路上更具存在感,而且我很欣赏在后备箱盖顶部采用真正的三维扰流板来使其更加圆润,而不是常见的唇形或车顶延伸部分。

除此之外,ID.5凭借其曲线而非硬边以及前后现代灯条配件,在大众系列中脱颖而出。

整体外观新颖但略显保守,尤其是与小鹏汽车等新上市汽车制造商或那些希望通过电动车引起轰动的汽车制造商(如起亚的EV5)所看到的更为激进的设计相比。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不过,采取更温和的方式肯定是有好处的,因为它比许多竞争对手表现得更坚定。

在内部,ID.5 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市场上的类似趋势,采用简约且以屏幕为主的仪表板。

12.9 英寸的中央触摸屏单元不像其他汽车上的一些 15 英寸以上的单元那样突兀,再加上实用的 5.3 英寸数字仪表盘,让它感觉更像是一辆汽车,而不是带轮子的科技产品。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尽管如此,极简主义的主题仍然占主导地位,ID.5 的内部没有占用空间的凸起控制台或少量可交互的按钮。

这款 GTX 的座椅特别酷,具有像高尔夫 GTI 一样的一体式靠背、红色缝线和良好的材料质量。

它给你留下的印象是 ID.5 很现代,但又具有历史悠久汽车制造商的制造质量和专业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平衡。

实用性——内部空间和科技配置如何?8/10

首先说说不太好的地方。极简主义和无按键的内饰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缺点。ID.5 的座舱里几乎所有东西都是触控式的。甚至连启动/停止按钮都没有,你只要坐在车里,它就可以随时启动。此外,它依靠多媒体屏幕下方现在饱受诟病的触控滑块来调节音量和温度。在行驶中使用起来一点也不好玩。就连方向盘上的按钮也是基于触控的触觉反馈式按钮。

至少软件还不错。导航足够简单,菜单也简洁明了。它拥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响应速度很快,面板质量也很好,画面清晰锐利,分辨率很高。

不过,这可能是一把双刃剑。高分辨率导致主屏幕顶部会出现一些小的快捷方式图标。虽然我很高兴ID.5有这些图标,这样你就可以轻松地在车辆设置菜单和Apple CarPlay等功能之间切换,但在驾驶过程中,想要精准地点击它们需要一定的精准度。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不过,从这一点来看,座舱设计相当巧妙。它没有按钮和抬高的控制台,各个方面都感觉宽敞,座椅舒适度极佳,侧面的支撑和衬垫也很不错。

座椅感觉很高档,但我怀疑合成绒面革式的微绒内饰是否会像布料或皮革一样容易老化或清洁。如果你打算长期使用这辆车,这值得考虑。

我甚至喜欢这种可以向下翻转的小扶手的感觉,它几乎让你感觉自己坐在前排座椅的扶手椅上,被无声地推着走。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您需要这些,因为没有传统的带扶手箱的升高式中控台。取而代之的是灵活的浮动式中控台。它采用模块化设计,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上部或下部使用隔板或嵌入式瓶架。完全移除这些东西,即可获得两个巨大的托盘。

同时,下部还设有一个带无线手机充电器的收纳格,并且还配备了带滑盖的双 USB-C 端口,方便保持内部整洁。我很喜欢。

车门上还有大瓶架,另一个不错的设计是数字仪表板位于转向柱上,因此无论您如何调整它,您始终都可以看到它。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ID.4 和 ID.5 的后座同样出色,对于身高 182 厘米的我来说,后排空间非常宽敞。我的膝盖处有足够的空间,而且由于这款车的专属“MEB”平台带来了平坦的地板,所以双脚也有足够的空间。此外,中间位置也让成年人也能使用,这在当时实属罕见。

柔软的装饰一直延续到车门,但我最喜欢的 ID.5 后排座椅的特点是该品牌考虑如何强烈地勾勒出外侧两个座椅靠背的轮廓,这样即使它们也有足够的侧面支撑。

前排座椅靠背上方设有一个口袋,可放置手机等物品,下方还有一个更大的口袋。车门两侧各设有一个大型水瓶架。下拉式扶手设有三个造型独特的凹槽,可放置各种尺寸的水瓶。扶手后方则设有滑雪板出口门。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后排空调出风口和触控面板可调节,但由于中控台设计较低,它们基本上都放在地板上。虽然有这些功能很不错,但对于儿童或行动不便的人来说,调节起来可能有点困难。

这会让你大吃一惊。尽管ID.5的车顶线条下沉,但其后备箱比ID.4更大。549升的容积在中型车市场中也算不错,并且配备了地板下的储物空间,非常适合存放充电设备。不过,ID.5没有备胎,只有一个充气套件。而且,ID.5不像许多同级电动车那样配备了前备箱。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引擎盖下——发动机的关键参数是什么?8/10

引擎盖下没有前备箱,只有一堆杂乱的硬件,这主要与 ID.5 的高压和冷却系统有关,但 GTX 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标准后置电机上增加了前置电机。

动力提升并不显著。ID.4 的功率已经达到了 210 千瓦/545 牛米,而 ID.5 的前置电机仅仅额外增加了 40 千瓦,总功率达到了 250 千瓦/545 牛米(因为两者的扭矩数值并非简单地相加)。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其声称的 0-100 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 5.4 秒,还不错,特别是与内燃机相比,但它的速度也不如一些电动汽车竞争对手那么快。

相反,ID.5 GTX 的额外电机更多的是为了提升操控性,以及增强全轮驱动和额外驾驶模式的可靠性。稍后会详细介绍。

效率——续航里程是多少?充电时间是多少?7/10

澳大利亚市场等待大众 ID 系列这么长时间的最大好处之一是升级的电池和充电服务。

ID.5 GTX 的电池容量比 ID.4 更大,达到 84 千瓦时,这有助于弥补其略低的全轮驱动系统带来的续航里程不足。因此,WLTP 续航里程为 522 公里(单次充电),仅比 ID.4 少 22 公里。续航里程仍然充足,在这个价位中也算比较高端。

此外,充电规格也非常出色。直流电峰值速度为 175kW,这意味着在能够输出如此高速度的充电桩上,充电时间约为 22 分钟(充电量为 10% - 80%);交流电峰值速度为 11kW,因此值得在当地商店充电。

最大的遗憾在于,车厢或后备箱里没有车辆到负载、车辆到电网或家用电源插座。这些便捷的功能在市场上越来越普遍。至少大众汽车标配了壁式插座和Type 2到Type 2的充电线。

驾驶——驾驶感觉如何?8/10

ID.5 GTX 与其他“性能”电动汽车的风格并不完全相同。它给人的感觉比特斯拉 Model Y Performance更加稳重。但它也更加自然流畅,更像一辆汽车。

这是因为GTX并非专注于直线性能,而是在操控性方面更具优势。例如,与ID.4相比,ID.5的前轴响应更灵敏,前部增加了一些额外的扭矩,使其能够更灵敏、更快地抓住柏油路面。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它的油门响应或许相对稳定,但不知何故,ID.5 更传统的稳定性控制调校让它在过弯时拥有更多回旋余地。这赋予了它一些额外的乐趣,而一些竞争对手则显得过于死板。

此外,大众在提供均衡驾乘体验和精准转向调校方面的经验也得到了充分展现。虽然同级别的许多电动车在转向方面感觉略显电动助力过度,甚至有些模糊,但 ID.5 却能带来灵敏且精准的操控体验。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对于一款电动中型车来说,可调节的驾驶设置也是一项难得的优势。这是因为您可以根据路况调整驾驶体验。例如,如果您在颠簸的郊区道路上行驶,您可以保持舒适柔和的驾驶体验。但如果您在乡村地区转弯,则可以选择更硬的设置,以帮助限制这款车因电池重量过低而产生的浮动回弹。

它确实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因此仍然有一点柔软,这与主要的后轮驱动特性相结合,使其成为与 Tiguan 等截然不同的车辆。

它的运动性能确实不如大众精心调校的内燃机车型,但其更舒适的公路驾驶体验也未必会更差。至少它保留了所有那些让大众汽车在驾驶体验上更胜一筹的关键精妙之处。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保修和安全评级

基本保修

5年/无限公里保修

安全——安装了哪些安全设备?安全等级是多少?8/10

如今,驾驶体验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主动安全设备对驾驶体验的影响程度。许多新兴汽车制造商在针对澳大利亚的路况进行调校方面遇到了困难,然而,与许多欧洲汽车制造商一样,大众汽车在 ID.4和ID.5车型中成功调校了这些系统。

在我们为期两天的驾驶过程中,我没有被任何系统所困扰,即使是车道保持辅助或驾驶员注意力监控等屡次出现的故障,这也充分说明了 ID.5 与Leapmotor C10 等车型之间的区别。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ID.5 标配全套主动安全装置,包括高速公路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辅助、盲点监控、后方自动制动、后方交叉交通警报和自适应巡航控制。

它还配备了七个安全气囊(包括最近推出的前中央安全气囊),并获得了新西兰交付车型的最高五星 ANCAP 安全评级。澳大利亚肯定很快就会跟进,但截至撰写本文时,ID.5 尚未获得塔斯曼海峡这边的 ANCAP 评级。

所有权——提供哪些保修?保养间隔是多久?运行成本是多少?7/10

大众汽车并没有利用这次机会延长其五年无限公里数的标准保修期限,但电池组却享受行业标准的八年/160,000 公里保修期。

不过,电动汽车还有其他一些优惠政策,旨在吸引人们购买。例如,只需每24个月或3万公里进行一次保养,而且在购买时打包好,价格非常实惠。

大众ID.5 2025款评测:首次试驾-有驾

10 年或 150,000 公里的计划费用为 2890 美元,即每年仅 289 美元,这对于欧洲汽车来说非常划算,而且比一些韩国和中国竞争对手的保养间隔通常更长的产品更实惠。

除此之外,大众还强调其电池组件的可修复性,并承诺在 ID.4 和 ID.5 系列停产后,仍将以现有形式继续供应零件 10 年,并通过其网络提供至少 15 年的可修复性。

判决

ID.5 GTX终于来了,它与众多电动车竞争对手的定位截然不同。这款中型电动车更注重精致和操控,而非直线速度。即便它的价值不如 ID.4,但它仍然值得拥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