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沪上聪少
编辑 | 小丸子
小米YU7爆单了,东风日产的技术官黄照昆,懵逼到脑短路......
炮轰排队买小米汽车的车主用户“愚忠”,还要把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黄照昆有多蠢,已经跃然纸上。
建议这位昆总同志,在抛出问题并发表不当炮轰言论之前,不妨多去咨询一下,你实名@的长期负责汽车营销领域的刘新宇、高政浩等人。
他们会告诉你,为啥会是这样,不要当个猪队友,把他俩给坑惨!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东风日产N7才好了几天,这样一搞,只会无端败光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波,中国新能源用户好感+路人缘。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昨晚小米YU7上市发布一结束,3分钟斩获20万台大定,惊爆同行、亮瞎朋友圈!
惊叹、惊愕、震碎三观,太不可思议了,是业界内外网友观众及汽车圈同仁,普遍的第一直观反应。
因为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汽车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即便是前些年火爆全球的特斯拉model 3、model y等新车发布,收获的全球订单数也远不及这个数。
雷军自己也被惊讶到,感叹和中国消费者一起见证了历史!
按理说,这个时候作为同行友商,源于“同行相轻+竞争关系”,即便你不随声附和来一句恭喜祝贺之类的场面话,那沉默+无语,理应是最恰当跟得体的做法。
事实上,昨晚发布会过后,除了广汽丰田、郑州日产等少数两家与小米达成战略合作的车企,第一时间站出来表达祝贺、并晒出双方之间合作宣传海报吸一波流量关注外;
包括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奇瑞长城吉利等在内,绝大多数同行友商,普遍选择了静静关注、沉默不语。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想出圈博关注,亦或者真的是看不懂、理解不了、非常不喜欢等生理性不适作怪……
微博署名“东风日产新能源黄照昆”的东风日产高管,在今天一大早转发相关微博时附加如下不当评论:
“小米YU7 3分钟大定20万台,这种数据的背后以这为用户交车时间要等待一年以上,任何国家都没有这种愚忠的品牌粉丝。”
我的天,黄照昆真的是习惯了站在高位颐指气使指点江山。
短短数十字,不仅给广大下单买小米YU7的车主用户,扣上了“愚忠粉”的帽子和标签,还要进一步通过以下补充论述,来展现自己的“大聪明”+卓尔不群。
“再次验证了铁律的就是‘群体会降低智慧’,汽车产能和提升需要几千个零部件供应链同步扩产,不是手机那么容易的事儿,可这种手机行业套路很容易拉动情绪。”
乐逗汽车注意到,在匆忙发布这条微博评论时,昆总不仅出现了一处简单的语句不通顺小错误(应该是再次验证了的铁律就是),为了尽可能的获得曝光推荐+吸引关注;
他还特意打上了#小米yu7#小米汽车的标签,并实名@了几位东风日产营销口线的好同事——刘新宇、高政浩,以及几名或许跟他比较熟一点的网红大V、小V。
没有意外,黄照昆的上述不当言论,在给自己惹来一身骚的同时;
也让好不容易在N7这款“中西结合”的新能源战略新车上,收获了一波销量+转型希望的东风日产,再次陷入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无须讳言,身为东风日产新能源三电开发负责人的黄照昆,不去一心一意搞研究琢磨技术,反而清早起来上班就“冲浪”......
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给自己及所属公司东风日产惹来一波不必要的大麻烦。
我想,下单买YU7的车主用户不一定是小米的“愚忠粉”,但清早起来无脑放炮的黄照昆,已然被证明是东风日产货真价实的“卧龙/凤雏”。
随着舆论的快速发酵,不知是自我觉醒认识到了上述不当言论的错误性,还是被刘新宇、高政浩这些个被他实名@的汽车营销“老油条”及时点醒,亦或者被更上面的大领导们批评过后,黄照昆删除了相关微博。
不仅如此,迫于巨大的舆情压力,黄照昆还于今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发布了一份简要的道歉声明。
不过这个声明下面,很快就被网友们骂成了筛子,昆总不得不拉黑N多网友、并火速开启“一键防护”模式。
黄照昆被网友骂到关闭评论
唉,说点啥好呢,只能感叹,冲浪有风险,开炮需谨慎!
回到黄照昆最初的那段不当评论,咱们有一说一、不占任何一边,来好好掰扯一下:
首先,小米及小米汽车,有没有所谓的“愚忠粉/脑残粉”,答案我想不仅黄照昆清楚,业界内外谁人不知?大家都清楚的很。
问题是,小米有这样的粉丝群体,华为有没有,特斯拉有没有,比亚迪有没有,东风日产有没有?!
或多或少,都有吧,无非规模体量大小不同罢了。
试问黄照昆,火速下定东风日产N7的车主用户粉丝,愚忠不愚忠?
那些年疯狂追捧和选购,东风日产轩逸、骐达、奇骏、天籁等经典车型产品的车主用户粉丝,愚忠不愚忠?
TMD就跟这年头非常火爆的各路明星演唱会抢门票一个道理,消费者千金难买我喜欢,又不花你的钱,关你毛事,要你逼逼,给人贴标签+扣帽子!
高政浩有没有受到粉丝追捧喜爱
况且,小米YU7整体售价在25-35万价位区间,比东风日产在售明星车型贵的多,真金白银下单小米汽车的车主用户群体,你觉得整体智商/素养啥的,比不上你家的东风日产?
然后,谈谈娱乐圈、手机圈,再到新能源汽车圈,相继盛行的粉丝经济、饭圈文化等话题,你就好好聊这个,不要不过脑的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这很危险,甚至搞不好,会要了你的乌纱帽。
作为曾经也风光无限、在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的中日合资车企,东风日产选择来中国市场发展,就理应尊重并顺应这边的人文风俗、用户习性。
别说你一个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动力开发部副部长了,就算是职位更高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周锋……
你不是上帝,只是合资车企中的一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而已,中国市场好不好,中国消费者行不行,还远轮不到你搁这里说三道四。
事实上,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各有各的优势与特色。
同样是在中国车市这片沃土,东风日产曾经不是创造过销量神话,你们一个个吃干抹净,现在新能源时代暂时没跟上落伍了,就砸锅骂娘?
学学周锋多把用户放在嘴上+心里
最后,作为一名资深行业从业人员,而且还是号称东风日产新能源三电技术负责人,黄照昆如果实在搞不懂、想不明白:
为何小米汽车能够后来居上一炮而红,昨晚上市的小米YU7能够取得“创历史”的罕见订单成绩……
在抛出这个问题并发表不当炮轰性言论之前,不妨多去咨询一下,你实名@的长期负责汽车营销领域的刘新宇、高政浩等人,他们会告诉你,为啥会是这样。
你无脑开炮丢了乌纱帽事小,东风日产新能源转型大业好不容易有点起色,被你人为搞砸,事情有点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