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S09上市了,23.99万起,还带补贴,听起来挺划算对吧?可仔细想想,这年头买个车跟买白菜似的,动不动就二三十万,普通人得攒多少年?这价格说是"亲民",可亲的是哪门子的民?
这车号称对标理想L9、问界M9,尺寸差不多,配置也不差,价格却低了一大截,乍一看是良心,可细琢磨,这市场到底怎么了?那些动辄四五十万的"高端"SUV,成本真有那么高吗?还是说,品牌溢价已经成了行业默契,消费者被割韭菜割习惯了?深蓝S09这一刀砍下去,砍的不是价格,是某些车企的遮羞布。
再看看配置,增程式动力、鸿蒙座舱、华为高阶辅助驾驶,听起来高大上,可这些东西真的值那么多钱吗?技术进步本应让产品更便宜,可现实是,车企把每一分技术升级都折算成溢价,消费者买单时还得感恩戴德。更讽刺的是,所谓的"补贴"和"权益",不过是营销话术,今天给你优惠,明天就能涨价,反正韭菜一茬接一茬,总有新客户上钩。
这背后是什么?是消费主义的狂欢,是资本的游戏。车企拼命堆配置、炒概念,消费者被裹挟着追逐所谓的"高端体验",可真正需要车的人呢?那些月薪几千的普通家庭,他们买得起吗?社会在进步,可普通人的购买力却在被稀释,车越造越贵,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工资却像蜗牛爬坡。
我们是不是该问问,汽车到底是代步工具,还是身份象征?当一辆车的价格抵得上普通人几年的收入,这正常吗?深蓝S09的出现,或许能撕开一道口子,让我们看清这个行业的虚火。但真正的改变,不该只是靠一家车企的"低价策略",而是整个社会对消费观念的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什么样的生活?
说到底,一辆车再豪华,也载不动普通人的焦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