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2025年5月第三周的乘用车鬻卖榜单,活脱脱就是车圈一出“龙争虎斗”。
骎骎日上的新势力,与日俱颓的旧王谢,对比不要太明显。
你瞧,前七名被电车一揽子包办,这架势,真有点“鼎革”的味道。
星愿这匹脱颖而出的骐骥,径直问鼎,销售额逼近九千,着实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估摸着背后有啥营销踔厉风发。
小米SU7踵事增华,再攀新高,这可是个劲爆消息,毕竟是雷军亲自披挂上阵,自带话题性,也说明诸君对“小米智驾”这概念挺买账。
海鸥、秦PLUS新能源,都是老面孔了,市占率稳如磐石,说明市场认可度杠杠的。
然鹅,最堪玩味的,是秦L。
作为比亚迪的新锐车型,一上场就位列第六,这可不是儿戏。
要知道,它面临的可是Model 3、轩逸、朗逸这些“耆宿”,能在龃龉中求生,说明产品力确凿不凡。
反观燃油车阵营,处境就略显尴尬了。
轩逸、朗逸、凯美瑞,虽仍在前十之列,但凯美瑞的销售额甚至不足四千,与鼎盛时期相比,相去甚远。
这昭示着啥?
昭示着消费者愈发精打细算了,油价高企,电车省钱才是王道啊!
当然,亦不能一概而论。
宝马3系、帕萨特、迈腾,这些豪华品牌抑或中高级轿车,销售额亦逾三千,说明仍有一部分人,对燃油车的驾乘感与品牌溢价情有独钟。
五菱缤果、海豚、熊猫这些微型车,也很吃香,毕竟价格亲民,聊以代步。
逸动排名廿一,宝马5系与星瑞紧随其后,单周销售额突破两千,也算可圈可点。
但艾瑞泽8就有点惨淡了,名次滑坡,销售额还遽降三成,看来市场竞争忒过白热化,稍有不慎便会被时代的车轮碾压。
提及帝豪与卡罗拉,这两个曾几何时的“销量巨擘”,如今略显“英雄迟暮”。
销售额虽仍在榜上,但与巅峰时期相比,判若云泥。
这又说明啥?
说明消费者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
车市瞬息万变,不推陈出新,就只能被拍死在沙滩上。
AIONS、宝来、奥迪A3、汉L这些车,表现尚属四平八稳,销售额皆在一千一百以上。
但老实讲,这等销售额,搁在往昔,那可是要被“群嘲”的。
现如今呢?
能守住既有份额就谢天谢地了。
这份榜单,实则折射出诸多端倪。
电车崛起,已成定局,势不可挡。
传统燃油车,若不革故鼎新,那就只能逐渐被边缘化。
消费者愈发理性,不再一味迷信品牌,而是更加注重性价比与实用性。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原因归结为“新能源补贴政策”时,是否忽略了民众对环境保护与出行成本日渐增长的关切?
终究,谁也不愿每月都挥霍数千大洋用以添油。
仅此一数字——电车独占销售额前七,便足以佐证问题的严峻性。
燃油车企,委实要深思熟虑,下一步该如何应对了。
是拥抱新势力,抑或墨守成规?
这是一个关乎存亡的抉择。
与大众认知相悖的是,事实上,诸多燃油车企也在积极转型,推出自家的电车车型。
只是,在技术积淀与品牌塑造上,尚需假以时日。
是以,这场“龙争虎斗”,远未落幕。
电车与燃油车,势必会持续角逐,最终鹿死谁手,端看谁能更好地俘获消费者的芳心了。
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就且搬个马扎,拭目以待吧。
盖因,这场大戏,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出行方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