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动两轮车市场可以说是相当热闹,关注这个领域的朋友们可能都注意到了,两大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品牌,九号电动和小牛电动,几乎在同一时间都发布了各自的重磅新产品,并且都取得了非常亮眼的销售成绩。
九号电动在八月底推出了全新的旗舰级电动摩托车M5系列,上市后短短四个小时,销售数量就达到了一万一千多台,总销售额直接突破了一个亿。
另一边,小牛电动推出的“双绝大师”系列,也就是NXT Ultra和FXT Ultra,市场反响同样火爆,首发五个小时内,销售额更是超过了两亿元。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出的是消费者对这两个品牌新产品的高度认可。
但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两家竞争对手的新品时,会发现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现象。
从九号电动最新的M5系列,再到它之前推出的高端电摩E300P MK2,以及非常受欢迎的电自车型MMAX 110P,这些不同定位、不同系列的明星产品,它们的核心动力来源,也就是电池,竟然都全线搭载了来自同一家供应商——新能安的锂电池。
而更巧的是,小牛电动这次主打高性能的“双绝大师”系列,也同样选择了新能安的锂电池作为其澎湃动力的“心脏”。
这就引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在商业竞争中,尤其是像九号和小牛这样定位相似、目标客群高度重合的对手,通常会在供应链上寻求差异化,以构建自己的独特优势。
然而,在决定一辆电动车续航、性能和安全性的最关键部件——电池上,它们却不约而同地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这绝非偶然,它有力地证明了新能安在锂电池技术领域的领先实力和其产品过硬的性能,已经达到了让行业头部品牌都无法忽视、甚至争相合作的程度。
这种“英雄所见略同”的背后,实际上是市场对顶尖技术的一种自然选择。
那么,这个让两大巨头同时“点头”的新能安锂电池,究竟厉害在哪里呢?
我们不妨分开来看它们各自在九号和小牛产品上的具体表现。
首先看九号电动这边。
在九号M5系列的发布会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环节,就是针对电池进行的几项极限测试。
这次九号M5系列搭载的是新能安首发的72V90Ah规格的圆柱大单体锂电池,简称“7290”电池。
为了展示其耐用性,现场进行了一项极寒测试:将电池包放置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环境中,连续冷冻浸泡长达四十八个小时。
这个温度,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的冬天都算是严寒了。
很多人的手机在这种环境下可能早就自动关机了,但这块电池在被“冰冻”两天两夜后,取出来依然能够稳定地输出电力。
这项测试直接解决了电动车用户,尤其是北方用户最大的一个痛点——冬季续航里程大幅度衰减的问题。
如果说耐低温展现的是电池的适应性,那么接下来的压力测试则是在挑战它的安全性极限。
测试现场,工作人员开来一辆总重量接近九吨的重型卡车,用卡车的左前轮直接压在电池包上,并顶起车头,让巨大的压力完全施加在电池上。
九吨的重量是什么概念?
相当于五六辆普通家用小轿车的总和。
在如此巨大的外力挤压下,这块电池包的内部电芯和整体结构依然保持完好,没有发生任何泄漏、起火或者爆炸的现象。
这种安全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的要求。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电动车的电池安全是头等大事,新能安通过这种近乎“暴力”的测试,给用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证明了其产品在极端情况下的可靠性。
除了安全和耐用,续航能力和使用寿命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指标。
得益于这块7290大单体电池,九号M5系列可以实现长达一百九十五公里的超长续航。
这个距离足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日常通勤需求,甚至对于一些中短途的郊区往返也绰绰有余,大大减少了用户的充电频率。
而在电池寿命方面,官方数据显示,其电芯在常温下可以经历两千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依然能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更贴近实际使用的是,整包电池可以做到一百次循环使用后容量无衰减。
这意味着,即便是按照一周充电两次的高频率来使用,也能保证在一年内电池的续航能力几乎和新买时一模一样,这极大地缓解了用户对于电池用久了就不耐用的“衰减焦虑”。
再来看小牛电动这边。
小牛与新能安的合作模式更偏向于深度定制,共同为NXT和FXT Ultra车型打造了一款名为“雪豹电池”的48V30Ah锂电池。
这款电池最大的亮点在于一项名为“独家电子涡轮增压”的技术。
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它给电池装上了一个“加速器”。
在需要瞬间爆发强大动力的时候,比如起步、超车或爬坡,这项技术可以使电池的峰值放电能力提升一点五倍,瞬时峰值电流可以高达七十安。
这项技术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颠覆性的驾控体验。
根据官方数据,搭载这款电池的车型从零加速到每小时二十五公里,仅仅需要一点九二秒。
这种闪电般的响应速度,让骑行者在红绿灯起步时能快人一步,体验到强烈的推背感。
同时,强大的瞬间扭矩输出也意味着车辆在载重爬坡时会更有力,能够轻松应对二十度的陡坡,这对于经常需要进出地下车库或者生活在山城的用户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在电池寿命方面,小牛和新能安提出了“车电同寿”的设计理念,目标是让电池的使用寿命能够匹配车辆五年的长效使用周期,避免了车还没坏、电池却要频繁更换的尴尬。
同时,它也具备出色的低温性能,能在零下十五度的环境下稳定充电,在零下二十度的环境中放电保持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同样解决了冬季续航的难题。
为了确保这种高性能下的安全性,这款电池也经历了一系列严苛的测试,包括模拟极端温度变化和复杂路况的“四综合模拟实验”、两米高空跌落测试、五十千牛的挤压测试(相当于五吨的压力)以及电池包穿刺测试,构建了一套远超国家标准的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
综上所述,无论是九号看重的超长续航和极致安全,还是小牛追求的极致性能和爆发力,新能安都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技术方案。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技术实力的整体跃升。
很多人可能有所不知,新能安(ATL)的母公司,正是全球消费类锂电池巨头,而它与全球动力电池的领军者宁德时代(CATL)又有着深厚的渊源。
这种强大的技术背景,使得新能安能够将应用在更高级别领域(如汽车动力电池)的先进技术和严苛标准,应用到电动两轮车领域,从而形成“降维打击”的技术优势。
因此,九号和小牛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国内顶尖供应链技术实力的一致认可。
这也预示着,电动两轮车行业的竞争正在从过去的外观设计、营销手段,回归到以电池、电机、电控为核心的硬核技术实力的比拼。
当头部品牌都开始将目光聚焦于核心技术的提升时,最终受益的,无疑是广大消费者,我们能够买到更安全、更耐用、性能也更出色的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