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痛批:中国车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品质糟糕,易腐蚀远不及欧美

中国车在俄罗斯,最近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一份报告说得极其扎心:中国车的寿命,可能只有德系车的一半。

俄罗斯人真刀真枪地调查了17个中国牌子,跑了26个地区,最后发现,有五个牌子的车,因为防腐不过关,开两年就锈得没法看了。

战斗民族的“卸妆水”

俄媒痛批:中国车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品质糟糕,易腐蚀远不及欧美-有驾

俄罗斯的冬天,简直是汽车的炼狱。

零下三十度是家常便饭,遍地的融雪剂更是要命。

那玩意儿混着冰雪,泼在底盘上,跟泡在强酸里没两样。腐蚀起来,速度快得吓人。

西伯利亚的车主抱怨,新提的国产车,半年不到,车身就开始往外冒锈点,拦都拦不住。

俄罗斯不少城市的出租车,七八成都是中国品牌。一天到晚连轴转,车子有啥毛病,一下就暴露了。

俄媒痛批:中国车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品质糟糕,易腐蚀远不及欧美-有驾

很多车刚跑过15万公里,发动机、变速箱就开始闹脾气。修一次的钱,快赶上一辆新车了,你说气不气人。

有位老哥开了五年国产SUV,现在车身锈得他自己都嫌弃。再看看邻居那辆同年买的德系车,还跟新的一样。

这么一比,心里能好受吗?“中国车不耐用”的印象,就这么一传十、十传百地刻进了当地人的脑子里。

便宜没好货老话总没错

说白了,还是为了图便宜,在看不见的地方省了成本。

俄媒痛批:中国车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品质糟糕,易腐蚀远不及欧美-有驾

有家俄罗斯专业机构测得更狠,说中国车的防腐水平,连欧洲车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一些车企为了压价,不用双面镀锌的防腐钢,而是用普通的破钢板。

还有喷漆的工艺。电泳层涂得薄了,或者不均匀,看着好像没啥,但一到俄罗斯那种鬼天气,立马给你点颜色看看。

壳子薄、漆面差、电子件不靠谱。

这就是俄罗斯人眼里中国车的“三宗罪”。去年他们的工会就吐槽,说中国零件的薄铁皮,根本扛不住高强度折腾。

俄媒痛批:中国车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品质糟糕,易腐蚀远不及欧美-有驾

但别一竿子打死

当然,把所有中国车都骂一顿,也不公平。

在那场残酷的测试里,吉利和长城的表现就挺硬气。有些车型开个四五年,照样没大毛病,甚至被评为能用上12年。

这说明,咱们自己家里,也分三六九等了。

更带劲的是,新能源车正在把牌桌给掀了。

俄媒痛批:中国车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品质糟糕,易腐蚀远不及欧美-有驾

当燃油车还在跟铁锈较劲时,比亚迪、蔚来这些新势力,早就奔着国际顶级标准去了。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解决了大家最怕的自燃问题,顺手还拿了个全球电车销冠。

小米SU7搞的一体压铸车身,那防腐工艺,就是直接跟特斯拉看齐的。

这种底气,在国外市场也藏不住。

比亚迪ATTO3在欧洲卖得风生水起,在挑剔的北欧都站稳了脚跟。小米SU7更是在瑞士雪地里,把保时捷的操控按在地上摩擦。

俄媒痛批:中国车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品质糟糕,易腐蚀远不及欧美-有驾

这才是中国汽车品质崛起的最好证明。

结语

前两年,西方品牌一撤,中国车立马冲了进去,市场份额从7%飙到68%。

这顿饭吃得是真香,但也撑着了。俄罗斯市场就像一面照妖镜,把咱们身上的毛病照得一清二楚。

媒体的批评,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

俄媒痛批:中国车耐用度仅为德系一半,品质糟糕,易腐蚀远不及欧美-有驾

虽然疼,但能打醒人。它告诉所有还在做车的,靠便宜货抢市场的日子到头了,想在世界上混,品质才是硬通货。

德国人玩燃油车玩了一百年,我们想用二十年超车,除了跑得快,还得学会挨打。

生锈这堂课,必须补上。

这场危机,是挑战,更是机会。等大家都不再只盯着价格看的时候,谁是真好汉,谁在裸泳,就一目了然了。

这鞭子抽得越狠,马儿才能跑得越快。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