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长永高速的ETC显示屏跳出"0元"时,不少车主下意识踩了刹车——这条连接长沙主城区与黄花机场的交通动脉,在服务31年后正式迈入免费时代。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的公告显示,自2025年11月2日零时起,这条22.25公里的高速公路将实行"零费率"运营。无独有偶,新疆大黄山等5处收费站、四川成绵高速等也将在2025年陆续终止收费。这些变化背后,藏着怎样的政策密码?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像一本精确的计时器,为每条收费公路设定了生命周期。根据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年,经营性公路则不超过30年。长永高速作为湖南首条高速公路,1994年通车时采用的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模式,其27年的收费历程恰好印证了政策设计的初衷。而新疆S303线哈密至阜康段等项目的20年收费期,则体现了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化安排。
"零费率"这个看似矛盾的术语,实则是政策智慧的结晶。在长永高速的案例中,保留收费设施但按0元计费,既符合全国联网收费的技术要求,又能代为收取其他路段的通行费。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仍需履行养护责任,这种"免费不免责"的运营模式,恰如手机套餐中的"零元基础服务",既保障路网完整性,又兑现了惠民承诺。
政策制定者如同走钢丝的平衡大师。以成都城北出口高速为例,其原定2024年6月到期的收费期限被延长至2025年9月,引发律师提起行政诉讼。相比之下,京平高速在2023年9月8日准时终止收费,两种处置折射出收益权与公共利益的博弈。值得注意的是,新疆公告中特别强调"严格按照新政函批复执行",这种对行政契约的尊重,正是法治精神的体现。
当越来越多的收费站摘下收费杆,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将进入高速公路全面免费时代?观察现有案例可以发现,免费通行主要集中在三类路段:城市通勤型如长永高速,经济带动型如成绵高速,以及战略通道型如新疆G216线。这些路段共同特点是已完成历史使命,就像毕业离校的学生,不再需要学费支撑。
但完全免费化仍面临现实阻碍。全国14万公里高速公路中,约8万公里属于收费路段,每年养护费用超过5000亿元。正如湖南省通知中要求的"确保应收尽收",未来更可能呈现"局部免费+主干收费"的混合模式。那些穿梭在长沙黄花机场与永安镇之间的车辆,正成为政策转型的第一批受益者,而他们的通行数据,将为后续政策调整提供鲜活样本。
从大黄山收费站到长永高速,这些终止收费的公告就像政策演进的里程碑。当车主们习惯性地减速驶向免费通道时,或许会想起三十年前那个"贷款修路"的艰难起点。收费站的消失不是终点,而是公共服务升级的新起点——就像褪去收费外壳的高速公路,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每个赶路的人。
文中的观点,你赞同吗?赞同点个赞,不赞同的我们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