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吹口中的神车K-car为何不受中国人青睐

一场键盘侠的“K-car保卫战”?我看,是“水土不服”的尴尬! 最近,于总聊国产车时,不小心“ diss ”了一下被某些人吹上天的日本 K-car ,结果评论区瞬间炸锅,一群“精神日本人”疯狂反扑。

我就纳闷了,这 K-car 在中国卖不动,难道不是明摆着的事实吗?今天,就借着于总的话题,再来扒一扒这 K-car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啥是 K-car ?说白了,就是日本的“老头乐”。官方名称“轻自动车”,尺寸小到令人发指:长宽高卡死在 3400x1480x2000mm 的红线内,座位不能超过 4 个,拉货不能超过 350 公斤,发动机排量更是抠搜到 0.66 升。

日吹口中的神车K-car为何不受中国人青睐-有驾

就这配置,也敢叫“神车”? 早些年,昌河铃木浪迪倒是想来中国碰碰运气,结果呢?灰溜溜地退市了。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面包车,跟当年的“北京面的”一个德行。

同时期,一汽佳宝、五菱宏光、长安之星哪个不比它强?如今这些“面包车”也没落了,更何况是K-car?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 K-car 在日本混得风生水起,在中国却无人问津呢?原因很简单,四个字:水土不服! 第一,道路环境差异巨大。

中国地大物博,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停车场一位难求,K-car 那点可怜的动力,跑高速就是受罪。 而且,中国停车相对宽松,不像日本恨不得寸土寸金,停车费贵到离谱。

第二,用途定位大相径庭。 在中国,这种小车基本都是小商小贩拉货用的。

你开个 K-car 出门,都不好意思跟邻居打招呼,总感觉低人一等。 而在日本,K-car 更多是家用代步,穿梭于狭窄的街道。

第三,选择空间天差地别。 同样的价格,在中国可以选择宽敞舒适的轿车,傻子才买 K-car 。

日本则不同,法规对车辆的尺寸、排量限制多多,超过限制,费用蹭蹭上涨。 第四,身材体型决定喜好。

咱们中国人,人高马大,坐进 K-car 简直就是“葛优瘫”,毫无舒适性可言。 小日本身材矮小,在里面倒也勉强能伸展开。

第五,载客人数限制严格。 中国的这种小车,动不动就能塞下五六个人,甚至七八个。

而日本 K-car 法律规定只能坐 4 个人! 这和国内的使用场景完全不同。

第六,文化偏好截然不同。 中国人和美国、俄罗斯一样,喜欢“越大越好”,大房子、大汽车,才能彰显气派。

日本人则受限于国土面积,啥都喜欢小巧精致。 第七,地势地貌千差万别。

中国地貌复杂多样,山路崎岖。 K-car 那 0.66L 的排量,在平原小巷里溜达还行,想上个坡都费劲,更别提挑战川藏线了。

说白了,K-car 就是一款特定国情下的产物,根本不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某些人非要把它吹成“神车”,不是蠢就是坏!

其实,K-car 的遇冷,也反映出了一种畸形的汽车消费观。 一部分人,盲目崇拜国外品牌,不顾实际需求,硬要把一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品捧上天。

这种“跪舔”心态,才是最可悲的。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国外汽车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

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味的吹捧,只会显得自己无知和可笑。

那么,各位看官,你觉得 K-car 在中国卖不动,还有哪些其他原因呢?你身边有人开 K-car 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