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自燃别慌,坦荡点,抠车标真没必要

那车烧起来了,黑布一盖,车标一抠,事儿就完了?别逗了,这操作现在都快成新能源圈的“保留节目”了。可你说这有用吗?压根儿没用。烟还没散呢,短视频平台已经刷屏了,“某狐”、“某鹏”、“某迪”,谁不知道是哪款车?造型往那一摆,懂行的一眼就认出来,你把车标抠成筛子都没用。

咱说实话,电动车起火,真不是啥稀奇事。你想想,一块高压电池包,几千节电芯,几百米高压线束,全是带电的家伙。再加个BMS(电池管理系统),哪怕一个传感器出问题,或者撞一下、泡个水、充太满,热失控说来就来。这不是质量问题,这是物理规律。燃油车还自燃呢,加油站都能炸,电动车着个火,至于搞得跟犯了天条似的?

我前阵子在维修厂碰见一哥们儿,开的是某新势力SUV,刚提三个月,停地库自己冒烟了。厂家人来得挺快,效率也高——第一件事不是查原因,也不是安抚车主,而是掏出黑布先把车标蒙上。我在边上看着直乐,心说你们这是防媒体还是防群众?结果那车主更绝:“大哥,我不差这点钱,我就想知道我老婆孩子坐在里面安不安全?你现在盖个布,我反而更慌。”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消费者最怕的从来不是车烧了,而是人出事。你赔一辆新车,大家其实都能接受,毕竟技术发展总有代价。但你要遮遮掩掩,搞这套“形象工程”,反倒让人觉得心里发毛:是不是有啥不能说的秘密?是不是以后每辆车都可能突然变烤炉?

你看特斯拉当年Model S着火,马斯克直接发推文,甩数据、讲原理、晒改进方案,一句话:“我们不会掩盖任何一起事故。”结果呢?股价没崩,用户忠诚度反而更高了。人家态度明确:出事不可怕,关键是怎么面对。

国内有些车企就不一样了,一出事马上启动“危机公关模式”:删帖、控评、盖车标。好像只要没人看见,事情就没发生。可问题是,现在的消费者不吃这一套了。尤其是90后、00后这批人,他们要的是透明、是尊重、是安全感,不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舞台剧”。

再说一遍,电动车起火是技术伴随风险,不是道德污点。就像飞机也会失事,但没人因此否定航空业。真正该做的,是把电池安全做到极致,把逃生设计做得更人性化,把预警系统拉满。比如蔚来那个换电路由,电池包自带喷淋降温;小鹏G6搞的“云端电池健康监测”,异常提前72小时预警;比亚迪刀片电池针刺不起火——这些才是实打实的护城河。

车标抠了,造型还在;黑布盖了,视频还在。与其花心思搞“视觉管理”,不如把力气用在刀刃上。用户要的不是完美无缺的产品,而是一个敢担当、敢直面问题的品牌。你坦荡一点,大家反而愿意给你时间成长。

说到底,车可以烧,但信任不能烧。捂不住的,就别捂了。大大方方站出来,说清楚、改到位,比啥黑布都有用。

新能源车自燃别慌,坦荡点,抠车标真没必要-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