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狂造大号SUV,是真需求还是内卷作妖?
2025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深蓝S09和华为问界M8两台“巨无霸”把展台挤得水泄不通。
深蓝S09的车长超过5.2米,第三排能塞下1.8米大汉;问界M8则对标理想L9,轴距拉到3.1米。车企们像约好了一样,新车越造越大,连小米都憋了个5米长的YU7出来。但消费者真需要这么多“庞然大物”吗?
理想L9去年卖了20万台,新势力集体眼红,但小米YU7被骂“抄袭Model Y”、极氪9X被吐槽“充电桩比车还少”。
大≠啥都好。
深蓝S09轴距3.1米,第三排腿长87厘米,比高铁商务座还宽;现代帕里斯帝甚至推出9座版,号称“移动会议室”。
增程式混动(烧油发电)成本低,堆电池就能伪装“高科技”,深蓝S09续航标到1200km,但油发电效率比比亚迪低。考虑到车企利润压力,这种“高性价比”技术路线自然成了香饽饽。
问界M8比M7贵8万,但成本只多3万;理想L9卖46万,毛利率高,比传统车企高出一倍。
理想L9带火“冰箱彩电大沙发”,问界M8立刻跟进,连10万级的零跑C16都硬塞6座。但用户真买账吗?
你以为车企在比谁车大?
个人毒舌:警惕“伪需求”:车企用“家庭”“豪华”洗脑,但调研显示6座车第三排使用率不到10%。
一方面,增程式技术门槛低,导致车企扎堆“躺赚”;另一方面,充电基建滞后,拖累纯电车型体验。而说到底,同质化竞争终将反噬市场。当所有车都长着相似的脸、用着相同的芯片,消费者凭什么多掏钱?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