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这次彻底崩溃了?小米YU7上市3分钟破20万辆,为何黄牛却集体被套牢?
当雷军在7月2日晚直播中复盘YU7“卖爆”数据时,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场狂欢背后暗藏着黄牛们的集体噩梦。根据小米汽车官方披露,6月26日上市的YU7仅用3分钟达成20万大定订单,1小时飙升至28.9万台,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这个数字不仅刷新了中国汽车工业纪录,更让黄牛们看到了“财富密码”——毕竟此前SU7的热销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然而这一次,黄牛们失算了。据大众网7月1日报道,闲鱼等二手平台涌现数千条转让订单,代抢费与转让溢价从800元至2万元不等。但与SU7时期不同的是,大量订单出现滞销。一位黄牛从业者向记者透露,其手中积压的37单YU7标准版订单(交付周期53-56周)已降价至“原价转单”仍无人问津。更讽刺的是,小米官方7月5日最新数据显示,YU7标准版交付周期已延长至58-61周,Pro版51-54周,Max版39-42周,这意味着即便黄牛愿意“割肉”转让,买家也需等待近一年才能提车。
这场投机游戏的崩盘,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首先是小米的限购政策:每人限购1台现车+1台预定车,锁单后仅限直系亲属更名一次。这一规则直接切断了黄牛的常规操作路径,即便他们通过伪造结婚证、户口本等手段试图变更信息,也面临《刑法》第二百八十条关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严厉处罚。其次是产能与订单的严重失衡——小米现有工厂年产能仅24万台,意味着最后一单需等待1年提车,而蔚来、极氪等竞品推出的“截胡”政策(如报销YU7定金)进一步分流了潜在买家。更致命的是,随着交付周期延长,真实用户的转单需求开始涌现,二手平台上“平出订单”的帖子逐渐淹没了黄牛的加价信息。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博弈中受伤的不仅是黄牛。据21世纪经济报道6月30日消息,YU7锁单用户中已有部分选择转投竞品,而小米汽车二期工厂直至2027年初的产能已被24万订单透支。这意味着即便小米全力扩产,后续下单用户仍需等待近两年时间。当雷军在直播中强调“YU7车主平均年龄33岁,苹果用户占比52.4%”时,或许他未曾料到,这些数据背后是黄牛与用户、产能与需求的复杂博弈。
如今,二手平台上的YU7订单转让帖仍在增加,但溢价幅度已从最高2万元跌至5000元以下。有黄牛自嘲:“现在每天换不同颜色的YU7开,可能是最后的体面。”但法律界人士提醒,伪造证件更名、租牌过户等行为不仅面临刑事责任,购车合同亦自始无效。这场由数据狂欢引发的黄牛困局,最终将如何收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黄牛这次彻底崩溃了?小米YU7上市3分钟破20万辆……
0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