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万元起,全新问界M7预售价一出,不少老车主直呼“贵了4万”。比起老款24.98万的起售价,这波涨价确实让人心里咯噔一下。但别急着下结论——我拿到资料后反复琢磨,这车可不是简单“加价卖情怀”。从底盘到智驾,从外观到空间,几乎全盘重构。它到底值不值这个价?还是说,这只是理想L系列面前的又一次“硬刚”?
贵4万,贵在哪?先看“面子”和“里子”
先说外观。全新M7用了问界最新的家族化设计语言,第一眼就感觉“年轻了十岁”。前脸线条更锋利,灯组造型更犀利,官方说这是“智慧眼”设计,但我个人觉得,它比M8还顺眼——M8太“满”,而M7在克制中透着力量感。
尺寸也涨了。5080mm车长、1999mm车宽、3030mm轴距,比老款整整大了一圈。这意味着什么?后排能跷二郎腿,中间通道更平,六座版第三排不再是“儿童专座”。我试过老款M7的第三排,成年人坐进去腿得蜷着;而这次工程师明显听到了用户反馈,空间优化是实打实的“痛点反击”。
风阻系数没给具体数据,但造型更流线了,车顶弧线更顺滑,后视镜也做了空气动力学优化。低风阻不只是省电,更是高速稳定性和静谧性的基础——这点,懂车的人都明白。
坐进去,三块屏为啥“不协调”?
坐进车内,最抓眼球的是三块屏:仪表、中控、副驾娱乐屏一个不少。但有意思的是,中控屏和仪表台的融合设计,第一眼看着有点“割裂”。不像M8、M9那样一整块玻璃覆盖,M7选择了更务实的分体式布局。
为什么这么做?我猜有两个原因:一是成本控制,一体屏贵;二是维修便利性,坏一块换一块,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从用户长期使用角度看,这反而是个聪明的选择——谁还没个误触、磕碰的时候?
内饰用料也升级了。座椅是Nappa皮,顶棚是麂皮,门板有木纹饰板。没有堆满“科技感”的金属拉丝,反而走的是“轻奢居家风”,和理想那种“极简客厅”不同,M7更像是“有品位的书房”。
五座/六座可选,标配车载冰箱,顶置还有娱乐屏——这些配置,已经和M8看齐了。特别是冰箱,夏天能冰镇可乐,冬天能加热咖啡,带娃家庭或长途自驾的刚需。我朋友开理想L8,就常抱怨“冰箱太小”,这次M7的容积据说不小,值得期待实测。
底盘和动力:4万块的“硬核”在哪?
如果说外观内饰是“看得见的升级”,那底盘和动力才是“贵4万”的核心答案。
全新M7用了双叉臂前悬架——这可是百万级豪车才用的结构。它比传统的麦弗逊悬架多了一个控制臂,能更好控制车轮跳动,过弯更稳,颠簸更柔。简单说,就是“贴地飞行”的基础。
配合空气弹簧,车身高度可调,过减速带能“软着陆”,高速巡航能“趴下来”降风阻。这两项配置,老款M7可没有。我试驾过带空悬的车型,那种“云感”真的会上瘾——不是软,而是“整”,车身不散,滤震有层次。
动力方面,纯电和增程都有,单电机后驱、双电机四驱也齐全。增程器的作用是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轮,所以开着像电车——安静、平顺、起步快。这是问界一贯的优势,M7自然不会丢。
但最让我期待的,是HUAWEI ADS 4.0智驾系统+激光雷达。老款M7用的是ADS 2.0,已经能在高速上“脱手脱脚”;而ADS 4.0据说城市NOA更流畅,变道更果断,识别红绿灯更准。这意味着,以后堵车时,车能自己跟车、变道、等灯——你只管刷手机。
用户怎么说?真实反馈来了
我特意找了一位老款M7车主聊了聊。他说:“我买的时候图性价比,25万不到有L2辅助驾驶、大空间、华为车机,够用了。但现在看到新款,底盘升级、智驾升级,确实心动。但4万差价,得看最终落地价和权益。”
另一位理想L7车主也评论:“M7这波升级狠,但理想也在推新款。我们消费者最受益——卷起来,才有好车。”
这话说得实在。市场竞争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同把蛋糕做大。以前25万级SUV拼的是“谁空间大”,现在拼的是“谁更聪明、更舒适、更安全”。
和谁比?理想L7、Model Y怎么打?
我们拿理想L7对比。L7起售价30.1万,比M7贵1.3万,但标配空气悬架、双电机、冰箱、大屏——配置拉满。M7的优势在哪?华为智驾更强,车机更流畅,底盘结构更高级。如果你看重“自动开”和“开得稳”,M7可能更香。
再看特斯拉Model Y,起价26万左右,纯电,性能猛。但空间小,舒适性一般,智驾是FSD,国内还没完全开放。M7胜在“全能”——能加油能充电,空间大,适合家庭。
所以,M7的定位很清晰:不是要干掉谁,而是提供另一种选择——一个更懂中国家庭、更强调舒适与智能平衡的“六边形战士”。
值不值28.8万?我的判断
坦白说,28.8万起,不算便宜。但如果你拆开看:
4万差价,换来的是全新底盘、空悬、双叉臂、激光雷达、ADS 4.0、更大空间、更新设计——每一项都不是“花架子”。
老款M7卖得好,靠的是“性价比+华为光环”;而新款,是用产品力说话。
9月23日上市,估计会有“预订权益”——比如免费升级、赠送智驾包、终身保养等。建议大家别急着付定金,等发布会后再决定。
我常说一句话:买车不是买配置表,而是买一种生活方式。M7这次,明显更懂“家庭出行”的痛点——要稳、要静、要智能、要空间。它不像某些车一味堆料,而是在关键地方下重本。
未来会怎样?智能SUV的“内卷”才刚开始
M7这波操作,其实反映了整个行业的趋势: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舒适化”。电池续航不再是唯一焦点,大家开始拼“谁开得更轻松”、“谁坐得更舒服”。
华为的ADS系统,正在快速追赶甚至超越行业头部。有了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强大算法,城市NOA不再是“PPT功能”,而是能天天用的“通勤神器”。
但也要提醒大家:智驾再强,也不能替代人。L2级辅助驾驶,责任在驾驶员;ADS 4.0再先进,也得时刻准备接管。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最后,留几个问题给大家
你觉得4万差价,值不值?欢迎在评论区算笔账——你愿意为底盘和智驾多花这些钱吗?
你会选五座还是六座? 我发现身边越来越多家庭倾向五座,因为第三排使用率低,不如换更大后备箱。
如果上市后送3年智驾包,你会立刻下单吗?
另外,有车友问我:“M7会不会像M9那样一车难求?” 我的看法是:M9是现象级,M7更多是“稳步进阶”。产能、渠道、用户认知都在,但不会“秒光”。
至于我?我会等实车试驾后再决定。毕竟,参数再好看,不如亲自坐一坐、开一开。毕竟,车是买来用的,不是买来点赞的。
全新问界M7,不是简单的“加价升级”,而是一次从内到外的重塑。它贵了吗?贵了。但它值吗?至少从目前信息看,每一分涨价,都有对应的硬货支撑。
9月23日,我们拭目以待。届时,我也会第一时间试驾,带大家看看,这4万块,到底值不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