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9夺季军!9月增程式销量出炉,理想丢冠

2025年9月的增程式市场,真的变天了吗?

如果说几年前,增程式电动车还只是“过渡技术”的代名词,那么如今它早已在销量榜单上杀出了一条血路。尤其是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8%的当下,增程式车型非但没有被纯电浪潮淹没,反而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然而,最近一份基于上险量的销量数据,却让整个行业为之一震:曾经的“增程之王”理想,竟然丢了榜首的位置。

这不禁让人发问:是技术路线的更迭,还是品牌战略的胜利?

问界的全面爆发:不是偶然,是体系力的胜利

问界M9夺季军!9月增程式销量出炉,理想丢冠-有驾

以往提到增程式,理想几乎是唯一的代名词。但2025年9月1日至21日的数据却彻底改写了格局。问界M8以13263辆的销量断层领先,周均销量稳定在4000辆以上,第二周更是冲上4738辆,创下周期内单周新高。这种稳定性,已经不是靠营销或热度能支撑的,背后是产品力、供应链、渠道和用户口碑的全面爆发。

更值得注意的是,问界并非“一车打天下”。M9以5727辆位列第三,继续稳坐50万以上豪华SUV市场的头把交椅;M7在第三周销量环比暴增249%,达到1646辆,显然是全新改款释放了巨大需求;M5也贡献了1425辆。四款车合计销量高达23124辆,占整个增程榜单近42.3%的份额——这已经不是单一爆款,而是一个品牌的全面崛起

相比之下,理想虽然L6以8163辆位居第二,L7、L8、L9也分别贡献了3699、1510、2684辆,四款车型累计16056辆,表现依然稳健。但理想增程车型的总销量,已被问界全面超越。更关键的是,理想的纯电车型交付依旧乏力,增程成了唯一的“现金牛”。这种“单腿走路”的模式,在问界多线开花的攻势下,显得愈发被动。

市场集中度飙升:小品牌还有机会吗?

问界M9夺季军!9月增程式销量出炉,理想丢冠-有驾

一个更值得警惕的趋势是:增程式市场的“马太效应”正在加剧。问界与理想两家,合计拿下了近六成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其他玩家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

但并非没有亮点。北京越野BJ40增程版以2745辆的成绩杀入前五,成为硬派越野领域的一匹黑马。对于一个传统越野品牌来说,能在这个细分市场打出声量,实属不易。它证明了:只要找准场景,增程式依然能开辟“蓝海”

岚图FREE以2675辆位列第八,作为东风旗下的高端品牌,它用实力证明传统车企在增程赛道并非没有竞争力。而零跑则凭借C16、C11、C10三款车型集体上榜,销量分别为2393、1745、1456辆,成为15-25万元主流市场的有力搅局者。零跑的成功,靠的不是豪华感,而是精准的价格卡位和实用配置,这恰恰击中了大多数家庭用户的痛点。

深蓝的表现则有些“冰火两重天”。S07以1745辆与零跑C11并列第十一,但S05、SL03等车型销量均未破300辆。这说明,即便同属一个品牌,产品定位和市场策略的差异,也会导致天壤之别的结果

问界M9夺季军!9月增程式销量出炉,理想丢冠-有驾

最让人意外的,或许是智己LS6。从第一周仅29辆,到第三周飙升至883辆,最终以1264辆排名第十五,成为增速最快的车型。这背后,或许是价格调整、营销发力,或是用户口碑的逐步发酵。它提醒我们:市场永远存在变数,只要产品够硬,逆袭并非不可能

豪华与小众:金字塔尖的“存在感”之争

在榜单的末端,一些名字虽然销量不高,却格外引人注目。仰望U8以51辆位列第四十,猛士917仅15辆排在第四十三。这些动辄百万的国产硬派越野,销量数字看似寒酸,但它们的意义远不止于卖车。

它们代表的是中国品牌向上突破的决心。51辆仰望U8的背后,是技术自信的象征,是“国产也能做百万豪车”的宣言。它们或许无法走量,但每卖出一辆,都在改写中国汽车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问界M9夺季军!9月增程式销量出炉,理想丢冠-有驾

反观合资品牌,马自达EZ-6和EZ-60分别只有185辆和54辆,排名三十二和三十九。这说明,在增程式这条赛道上,合资品牌的反应速度和本土化能力,已经明显落后于中国新势力。它们还在用油车的思维做电车,自然难以打动中国消费者。

理想为何“再丢冠”?是输给了问界,还是输给了自己?

回到最初的问题:理想丢冠,真的是因为问界太强吗?或许不全是。

理想的问题在于,它的产品矩阵虽然完整,但缺乏真正的“代际领先”。L6、L7、L8、L9虽然销量稳定,但技术迭代缓慢,智能化体验逐渐被对手追上。而问界依托华为的智能生态,在智驾、车机、续航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差异化优势。

问界M9夺季军!9月增程式销量出炉,理想丢冠-有驾

更重要的是,问界M8的成功,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品牌势能的集中释放。它精准切入40万级市场,既避开了30万以下的“价格战”,又以更低门槛冲击50万以上的豪华市场,形成了“错位打击”。

而理想,正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往上,有问界M9、仰望U8等更强对手;往下,有零跑、深蓝等性价比车型围剿。如果不能在纯电领域尽快打开局面,理想可能会陷入“增程依赖症”的困境。

未来已来:增程的“下半场”怎么走?

我们是否可以断言:增程式市场的格局已经彻底洗牌?或许还为时过早。但一个清晰的趋势是:头部品牌正在通过技术整合和生态布局,构建更高的竞争壁垒

问界M9夺季军!9月增程式销量出炉,理想丢冠-有驾

问界的胜利,本质上是“智能+增程”的胜利。它证明了,在续航焦虑尚未完全解决的今天,增程式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智能化体验,正在成为新的决胜点

而对于其他品牌来说,要么像零跑一样深耕主流市场,要么像仰望一样冲击品牌高度,要么像BJ40一样锁定特定场景。没有中间路线,没有“差不多就行”的空间

最后,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当电池技术进一步突破,纯电续航普遍突破1000公里时,增程式还会是主流选择吗?又或者,它会像混合动力一样,逐渐退居二线?

问界M9夺季军!9月增程式销量出炉,理想丢冠-有驾

也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场变革中,谁真正理解了用户的需求,谁就能笑到最后。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