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们,今天咱们聊点新鲜的。 你们听说过“碳票”吗? 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大富翁游戏里的“免罪卡”,现在汽车圈也玩起这个了。 最近日产汽车找上比亚迪,目的挺特别——不是为了技术合作,而是为了买碳排放额度。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欧盟那边盯着每公里93.6克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不达标就等着掏钱吧,据说整个行业可能面临高达150亿欧元的罚款。 这不,传统车企们都在想办法“补票上车”。
我打个比方,这就像上学时优等生帮忙差生写作业,不过现在换成优等生把“环保作业”借给差生抄。 比亚迪和特斯拉这样的电动车企,因为卖的都是零排放车,手里攥着大把“碳票”,而日产这样的传统车企,燃油车卖得多,碳排放超标,就得花钱买额度。 去年光特斯拉卖碳票就赚了超过16亿英镑,这生意做得可真不赖。
说起来,欧盟这次也是下了狠心,非要汽车行业在2025年前把碳排放降下来。 不过他们也给了条活路,把考核周期从一年延长到三年,这就像老师给学习跟不上的同学多留了点补考时间。 但问题来了,法国、德国这些核心国家电动车推广都遇到难题,南欧地区充电设施更是跟不上节奏,这不是逼着车企想别的招吗?
现在汽车圈分成了两派。 一派觉得“买碳票”挺好,给传统车企留出转型时间,避免被巨额罚款压垮;另一派则直摇头,说这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反而让车企没了研发新技术的动力。 这就好比减肥,你不运动不控制饮食,光靠别人替你消耗卡路里,这能行吗?
我最近和几位在欧洲做汽车生意的朋友聊天,他们都说现在碳信用交易都快成新兴产业了。 极星和奔驰、沃尔沃牵了手,特斯拉更是一下子把碳票卖给了丰田、福特、马自达等五六家车企。 这场面,就像优等生的作业本被全班传阅。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比亚迪这样的中国车企来说,这不仅是笔好生意,更是个打响品牌的好机会。 既能赚钱,又能提升在欧洲市场的知名度,这波操作确实很值。 现在欧盟还在为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事纠结,车企们都说充电设施没跟上,强行推进会出问题。 这就好比先让大家都必须用智能手机,却发现信号基站都没建好。
说到这里,我想起前几天试驾一款电动车时的感受。 安静、平顺,而且不用加油,确实很香。 但转头看到满街的燃油车,又觉得电动化这条路还长着呢。 欧盟现在就像个严格的教练,既想让队员出成绩,又怕把他们逼太紧。 延长考核期、允许联合履约,都是在找平衡点。
车友们,你们说这种“买碳票”的方式到底好不好? 是给传统车企留了条活路,还是拖了电动化转型的后腿? 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燃油车,心里也在想,这些车将来会不会都变成靠“买票”过关? 而比亚迪这样的中国企业,居然成了规则的受益者,这在几年前谁敢想啊。
未来几年,这种“碳票”生意肯定会越来越热闹。 不过说到底,这终归是过渡期的权宜之计。 就像骑自行车,辅助轮终究要拆掉,车企最后还得靠自己真正掌握电动化的核心技术。 到时候,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碳票”交易,或许就会成为汽车发展史上的一段趣闻了。
这样的行业变革,你们怎么看? 假如你要买车,是会选择传统燃油车,还是加入电动车的行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