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汽车报废后,司机再订同款愤怒吐槽

“小米智驾的逻辑真有问题,这个系统简直是一团乱麻!”

最近,小米汽车的口碑真是忽高忽低,先是因为高速撞毁事件受到批评,没过多久又有车主公开说小米的智驾系统简直糟糕透顶。

他的第一辆小米SU7一被撞成报废,他本想着再买一辆,结果却发现小米汽车居然有致命的缺陷,连车都没提上,立马就打消了念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米接连发生事故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原因呢?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汽车报废后,司机再订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花三十万买来的竟是一场噩梦!

葛先生当初看上了小米SU7Max,花了快三十万把它开回家,想着享受一下新鲜感和小米说的智能驾驶。

小米的老大在发布会上那是盛赞这项技术,称其是从零到一的重大突破,能够与全球顶尖水平一较高下。

再加上激光雷达这些高端科技设备,谁听了不心动呢?

葛先生也是相信了这套“未来出行的美好设想”,希望高科技能让驾驶变得轻松点,增加些乐趣。

可现实这巴掌,打得又快又狠。去年底提车,算上时间也就二十来天。

今年1月11号那天晚上,葛先生开着他的心头肉SU7Max,正好在湖北的一段高速上,用的就是“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式。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汽车报废后,司机再订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他回忆起来,右前方突然有辆货车变道插了过来,那个时候真是让人心脏都快跳到嗓子眼儿了。

葛先生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自称智能的系统居然像块木头一样,愣是没有一点反应。

广告里吹得天花乱坠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竟然也毫无反应。

就连大家寄予厚望的激光雷达,这个关键时刻也像是“打瞌睡”一样没反应。

葛先生可真是个老司机,发现情况不对就立马狠踩刹车。

可车开得太快,惯性真是大,结果还是狠狠地撞上了货车的屁股。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汽车报废后,司机再订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更糟糕的是,刚撞完没过多久,后面又有辆车来了,来不及反应,竟然又追尾了葛先生的车。

这一连串的碰撞,直接把葛先生那辆刚开不久的新车送到了报废场。

车头车尾坏得跟没状态似的,真是废铁,听着就不夸张。

幸亏葛先生没啥大碍,不过他老婆可没那么幸运,撞得脑震荡在医院待了快十天,后面还有一段时间得慢慢养。

交警的事故认定书写得明明白白,葛先生在这起事故里没担责任,全部责任都给了变道的大货车和后面追尾的那辆车。

救命稻草怎么就没啥动静呢?

钱是赔了,近三十万到账,经济损失算是弥补上了。

可是,葛先生心里那道坎却越来越难过去。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汽车报废后,司机再订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他左思右想,就一个事儿:“那AEB怎么不动?那些高科技传感器都去哪儿了?”

相比车子报废,他更关心的是车祸到底是咋回事。这份执着,归根结底就是在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其实在事情发生之前,葛先生开着这辆SU7Max,智能驾驶已经出现过几次让他心里不太踏实的小问题。

他还记得系统的逻辑有时很奇怪,像在红绿灯的地方,明明是在直行道上,车却偏偏压着实线往最右边的车道去。

还有一次在高架桥的导流区,前面放着警告用的锥桶,要不是他反应快,赶紧接管,车就真要直接撞上去了。

现在想来,这些“小毛病”无疑让他的不信任感更加严重。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汽车报废后,司机再订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葛先生心里有些憋屈,干脆一遍又一遍拨打小米汽车全国客服的电话,就是想搞清楚,关键时刻那智能系统究竟在做些什么。

按照客服的指示,他授权小米获取了行车数据。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除了客服机器人一样的“我们正在处理”,连个动静都没有。

AEB为什么还没启动呢?这些关键问题,小米根本没给出详细的技术分析,更别提给个明确的答复了。

直到有媒体出现,小米汽车的全国客服才终于给了个比较正式的回应。

客服人员开始时详细讲了一下AEB功能,简单来说就是监测前面的情况,遇到危险时会自动刹车,以避免或者减轻碰撞。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汽车报废后,司机再订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这套说法,跟行内的说法差不多,听起来挺靠谱的。

“辅助”这词可真是分量十足。

可一提到葛先生这事,客服的态度马上就变了。

他们特别强调,小米汽车现在这些功能都是“辅助”的。在开车的时候,驾驶员得时刻盯着路况,随时准备自己操控。

简单说就是,司机还是得对责任负责。

L2级辅助驾驶,司机是主要负责人的,这在行业规定里也有明确的说法。

为什么不给葛先生查看事故车的详细行车数据分析呢?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汽车报废后,司机再订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客服解释说,那辆车已经报废并过户给了别人,现在不属于葛先生,因此调取数据可能涉及到新车主或他人的隐私问题。

葛先生对此完全不买账,直摇头说这事他没办法接受,得继续和小米扯下去。

他就是想弄清楚,撞车的那一瞬间,他的车是不是看到了前面的货车,是否意识到了危险,甚至有没有试着去做点什么。

对用户而言,这可是对一款产品最基本的信任。

小米这一会儿说是“辅助功能”,那会儿提“隐私保护”,在葛先生看来,倒像是在找借口,想逃避问题。

葛先生的经历简直就是一面反射镜,把如今智能驾驶技术的夸夸其谈和用户真实期待之间的那道鸿沟照得亮亮的。

小米智驾真是糟糕透顶!小米汽车报废后,司机再订同款愤怒吐槽-有驾

从特斯拉到理想、问界,甚至新加入的小米,各家都把智能驾驶当成了卖点。

“城市领航”、“智驾全覆盖”这些词儿听着确实不错,好像说着不久就能甩掉方向盘,躺着也能开车的美好日子就在眼前。

可问题是,我们真的敢把自己的性命完全交给这些还在迅速升级换代的系统吗?

咱们可不是说智能驾驶不好,这项技术的确能让开车变得更便利,有时还真能帮上大忙,潜力是相当可观的。

不过,从“有潜力”到“真靠得住”,还是得一步一步来。

在这之前,整个行业可能真得少一点口气,多一点对技术边界的尊重,心里多放些用户安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