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跑了上百万公里的老客车,竟然能卖出56万的高价,这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一般人买车看到里程表超过20万公里心里就打鼓了,可这两辆2013年的大巴车都快跑出150万公里了。更奇怪的是,同样年份的其他客车连10万块都卖不掉,差别就在车牌一个是"黑BS9999"另一个是"黑BS8888"。
拍卖页面上写得清清楚楚,这次交易根本不包含车牌所有权。可偏偏就是挂着吉祥号的两辆车被抢破头,另外两辆普通车牌的车却无人问津。四个买家像比赛似的疯狂加价,最后硬是把16万的起拍价顶到56万。懂行的都知道,这种使用强度的客运车早该报废了,发动机可能都大修过好几次。
有人猜测买家可能是原车主的关系户。因为按照法规,车辆不过户就能保留原车牌。要是这个说法成立,相当于花56万买个车牌使用权。也有可能是拍卖现场有人故意抬价,毕竟网络竞拍时经常出现这种状况。但奇怪的是两辆车最终成交价一分不差,都是56.48万元,这种巧合难免让人多想。
对比同批拍卖的另外两辆青年客车,车况可能更好却没卖出去。其中2014年登记的那辆起拍价15万,比"8888"那辆还便宜三千块。要说区别,除了车牌普通外,里程数没公布可能让买家心里没底。但正常来说,未知车况的二手车反而更该便宜处理才对。
跑客运的老师傅算过一笔账,这种百万公里的大巴残值最多值个废铁价。按重量拆解卖零件,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大件早该报废了,能用的也就是座椅和车窗。就算当二手车转卖,这种车连过户都困难,更别说上路载客了。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真是冲着车牌去的,为什么不直接走正规渠道申请靓号?有些地方选个"888"这样的车牌也就多交万把块。花五六十万买两个数字,这笔账怎么算都亏。除非这车牌背后还有什么特殊意义,或者牵扯到某些我们不知道的利益关系。
话说回来,你看过最夸张的二手车交易是什么样的?有没有遇到过这种让人看不懂的拍卖结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