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刀片电池亮相,安全测试现场扎针,只冒烟不冒火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新闻标题就足以勾起大家的好奇心。比如说,“比亚迪怎么偷了个井盖?”你要说这事儿闹得稀奇,其实一点没错。可很多人点进来看到,不是因为井盖本身,而是因为四个字——电池安全。为什么?因为在大家心里,电动车的安全隐患总是在油腻腻的汽油味儿和焦灼的新闻图片中,跟着“自燃”“爆炸”这些字眼满天飘。大家习惯了电动车没几天就焦黑收工,还会带一句,“哎呀,电动车毕竟还是不稳妥。”

可转念一想,我们到底该怎么看比亚迪这次折腾出来的“刀片电池”?安全问题到底是不是造车最该琢磨的那件事?这就得倒过来仔细想一想。

头几年,电池刺穿实验简直是媒体和网友的快乐源泉。什么火焰腾空、浓烟滚滚,场面一个比一个火爆。动不动就分分钟警示你:想买电动车?再三思!可比亚迪把新电池往那一摆,5毫米钢针直接怼进去,居然只冒烟不冒火,这算不算电动车行业里的一记重拳?现在再回头看那些喷火的视频,是不是觉得有点像杂技团表演?有些人可能有点不服气,心想是不是故意拍成这样的?可人家比亚迪的测试可不是猫腻一番,那场景直播一摆,什么温度、什么电池型号,清清楚楚,谁都看得明明白白。

哪里来的底气?磷酸铁锂这几个字大家早就听腻了,难不成真能那么牛?其实,之前大家不怎么爱搭理磷酸铁锂,就是因为一来能量密度一般,不能跑太远,二来没有三元锂电池那么“带感”。现在刀片电池一出来,不好意思,结构一改,安全猛蹿,还真就完美规避了高温爆燃这个老大难。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电池,真的一定要拼续航和能量密度?还是说,先得保证咱命在,哪怕多充两次电,也比人和车都灰飞烟灭要强?

其实我一直挺疑惑的——我们常说科技创新是造福人类,那“安全”这个事,为什么总被晾在功耗、马力和智能配置的后面?说到底,不还是大家觉得出事是小概率,咱自己不会这么倒霉?可真要到了新闻里头出现自己家门口的品牌名,怕是半夜都要哆嗦一阵。

比亚迪这回闯出来,难道只是做了个秀?咱实事求是看看,现在市场上的电动车,有多少真的敢把最危险的电池安全测试给全国直播?大部分不就是做做样子,给你来个电脑动画效果,向你保证出厂前都“严格测试”?这刀片电池,换做别家,能不能像这样一个钢针扎进去,众目睽睽下只吐口烟不甩火星,您敢试试?

有人可能还会问,“安全能有多重要?电动车还不是为了节能环保上路?”话是没错,但真到你开着动辄五六十万的高档新车,没开两年电池说炸就炸,环保还有没有什么意义?有车没命坐,油不油的咱们不说,命要紧不?这个账,算清楚不难。

再说,比亚迪这回“偷井盖”本身也很有意思。传统观念里,井盖都得重,不能被车轻易压坏。现在倒好了,比亚迪做一电池,居然敢让人以为是偷了井盖装到车底。这是不是也说明,电池的外壳和结构,真的可以重新定义?不是追求厚重、结实就好,重点是科学设计,既能抗撞击,又能提高能量利用率,看似朴素的外形,其实藏着巨大的技术提升。

换句话说,技术的本质是啥?是追逐用户体验,还是拼命刷参数、摆噱头?我觉得最根本的,就是解决最实际的问题。比如,电池怕热、怕撞击,一点点小意外就没命。这事儿如果不优先解决,其余的都谈不上进步。刀片电池把安全性提前了一大步,这叫有本事。

你敢说,比亚迪这样搞出来,其他车企不紧张?市场永远是最毒辣的催化剂,现在不比以前了,只要一家公司能证明“电池安全不是玄学”,只要能拼命踩出来,你不跟进就完犊子。好比手机行业当年智能机大战,谁要是还敢甩老式电池漏液进市场,分分钟被洗牌。现在轮到汽车行业,谁敢掉以轻心?

比亚迪刀片电池亮相,安全测试现场扎针,只冒烟不冒火-有驾
比亚迪刀片电池亮相,安全测试现场扎针,只冒烟不冒火-有驾

当然,安全不等于完美。你要说刀片电池一切都好吗?也未必。能量密度还是跟“三元锂”有差距,意味着里程焦虑还在。可安全和实用之间,就不能有权衡?有多少人其实一年也就开两三次长途,剩下时间在城市里溜达?如果开个电动车,弄得家里蹲都瑟瑟发抖,咱还坚持啥出行自由?

再进一步问问大家,其实作为消费者,真的愿意拿自己的命和车比比性能数值吗?老老实实一点,宁愿多花几分钟充电,也不想在某天新闻里看到“您的爱车因电池事故已作废,敬请期待新款安全升级。”跟你买个大电器还要选保险一样,电动车的安全,谁不在乎?只是很多人怕操心,觉得自己不会这么倒霉罢了。

比亚迪刀片电池亮相,安全测试现场扎针,只冒烟不冒火-有驾

这事说到底,还是个“侥幸心理”和“概率麻木”。以前燃油车,偶尔也有自燃,但因为不是天天被放大,自然没人天天提。“电动车自燃”成了全民热点,不是电动车本身有问题,而是还没跑够年头,大家都抱着放大镜盯着,等着哪天“大新闻”一来,有东西可吐槽。可您留心数数,是不是能像比亚迪这样,一上新品就太阳底下跟你测安全的,没几个?

再细想一点,比亚迪鼓捣出来的刀片电池其实也让我们思考,“中国制造”到底强在哪?不是说把每个零部件做到极致,而是能解决老百姓实际的痛点。全世界都看着电动车的发展动态,咱中国的品牌能不能真正站住脚,靠的不是广告多响、价格多低,是不是能把别人绕开的难题踩平了,真刀真枪迈过去。比亚迪能火,也是因为在安全这个行业普遍“装糊涂”“蒙过去”的环节,把话说到底、把事做到家。

回头看市场反应就知道了。以前消费者选电动车都是谁跑得远选谁,现在不少人专门把“电池安全”列成第一指标。能在“井盖厚度”这个段子里一下成网红,还不是因为大家心里清楚,真正动脑子、动手脚保证安全的,不多。随大流容易,做第一个却难,而今有第一家往前拼了,其余的自然按不住了。

你问我怎么看?其实很简单,技术升级本身就是不断把“不可思议”变成“理所当然”。如果为了长续航或者花哨配置,把安全扔一边,那进步就只剩花架子。比亚迪这回算是把安全和创新重新黏在一起,让大家再次相信:技术不是用来造噱头的,是用来让人活得更安稳的。也说不定以后,电动车的“驱火计划”这几个字就变成了新国货自信的标签。毕竟,把“不会起火”做出来,比画大饼、吹牛皮,更让人踏实多了。

总之一句话,井盖梗虽然是个段子,安全才是王道。等哪天咱们开电动车再不用担心“火上一冒”,技术革命才算真正落地。比亚迪不是偷了个井盖,是格局悄悄高了一层。你说,这事值不值我们多想想?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