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新能源车销量突破 6000 万辆,每卖出 10 辆车就有 4 辆是新能源。但一到假期,高速服务区就上演 “充电大片”:有人排队 4 小时才充上电,有人眼睁睁看着燃油车占着充电桩晒太阳,还有人半夜爬起来找桩…… 销量神话背后,充电难为啥成了车主的“心病”?
一、充电桩不是不够,是“藏起来了”
1. 70% 的桩在小区,高速上“一桩难求”
全国 2400 万辆新能源车,高速充电桩却不到 3 万台,相当于 1 辆高速充电桩要服务 800 辆新能源车。国庆期间,浙江某服务区车桩比更是夸张到 87:1,比早高峰的地铁还挤。
2. 平时“喝西北风”,假期“累到罢工”
高速充电桩平时利用率不到 10%,运营商苦不堪言:建一个超充站要 200 万,每天却只有几辆车来充。但一到假期,需求暴增 2.4 倍,充电桩直接 “累瘫痪”。这种 “冰火两重天” 让企业两难:多建桩平时亏钱,少建桩假期挨骂。
二、快充不快,充电像“打游击战”
1. 超充站成“奢侈品”,车主舍不得用
车企吹爆的 “10 分钟快充”,2025 年普及率还不到 5%。因为超充站太贵,建造成本是普通桩的 5 倍,而且充一次电比普通桩贵 30%。有车主算过账:“超充站充一次够吃顿火锅了,还是慢慢充吧。”
2. 充电枪像“方言”,老车新车“鸡同鸭讲”
不同品牌充电桩兼容性差,老款车型充电像 “龟速”:充 1 小时电,花半小时和充电桩 “配对”。有车主吐槽:“开电车跑长途,得带着好几个充电头,比手机充电还麻烦。”
三、燃油车占位没人管,运营商亏钱摆烂
1. 燃油车把充电桩当“免费停车位”
北京试点“燃油车占充电桩罚 1000 元” 后,违规率降了 65%,但全国 90% 的地方还没行动。江苏某服务区 5 个充电桩,3 个被燃油车占着,车主只能厚着脸皮求司机挪车,对方还反问:“这车位又没写电动车专用。”
2. 运营商赚不到钱,充电桩成“摆设”
充电服务费被政府限价,运营商想回本,每个桩每天得充 100 度电。但现实是,60% 的公共桩每天只用 2 小时,连电费都赚不回来。某品牌充电桩运维人员说:“我们现在就是硬撑,亏钱也要把桩保住。”
四、车主自救 + 政策发力,这些办法能救命
1. 车主错峰充电,学会“薅羊毛”
凌晨充电最舒服:早 6 点前充电,等待时间能缩短 70%,还能享受低谷电价(比白天便宜 50%);
用对 APP 少踩坑:下载“国网 e 充电”“快电”等平台,实时查看充电桩状态,还能领文旅消费券,充电费直接减半。
2. 政策开始“动真格”
高速服务区强制配桩:新建服务区车桩比不得低于 1:30,还得配移动充电桩,专门应对假期高峰;
占位罚款扣分:燃油车占充电桩将扣 3 分 + 罚 500 元,和闯红灯一个待遇,年底前全国推广。
3. 技术突围:让充电像加油一样快
换电模式破局:广州试点 3 分钟换电站,直接换电池不用等充电,但前提是车企得统一电池规格,别再各搞各的;
太阳能充电桩:江苏有的服务区屋顶装了太阳能板,白天发电晚上用,每天能满足 50 辆车充电,真正 “绿色充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