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买车绝对算得上是家里的一件大事。
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换来一个能遮风挡雨的移动小家,那份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
很多人在提车那天,光顾着高兴,想着赶紧办完手续,开着新车去兜风,再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
但往往就是这种急切的心情,容易让人忽略掉一些关键的检查环节,给日后的用车生活埋下隐患。
其实,提新车就像是收一套精装修的房子,开发商说得天花乱坠,可交房的时候你总得亲自去敲敲墙、试试水电,车也是一个道理。
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好好聊聊提车时那些必须要注意的地方,花个十几分钟看明白,可能帮你省下几千甚至上万的维修费和数不清的麻烦。
首先,去提车前得做好准备。
销售人员肯定会提醒你带身份证和银行卡,这是流程上的事。
但咱们自己得多准备一样东西,这东西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叫“漆膜仪”。
这玩意儿听着专业,其实在网上一两百块钱就能买一个,操作也简单,就跟体温枪似的,往车漆上一贴,就能显示出漆面的厚度。
为什么要带这个?
因为新车从厂家出来,要经过成百上千公里的运输,装车、卸车、转运,过程中难免有小磕小碰。
有些不负责任的物流公司或者4S店,发现有小划痕,就自己偷偷补点漆处理掉了,不告诉你。
你要是光用肉眼看,尤其是在光线好的展厅里,根本看不出区别。
但漆膜仪一测就露馅了,原厂的机器人喷漆,全车厚度都非常均匀,一般在100微米左右浮动。
如果你测到某个地方,比如一个车门或者翼子板,数值突然跳到200甚至更高,那基本可以确定,这个地方百分之百是后喷过漆的。
发现了这种情况,你就有足够的底气和证据去跟4S店谈条件了,无论是要求换车,还是索要更多的优惠和保养,主动权都在你手里。
到了4S店,看到你的爱车停在那儿,别急着上车。
先花个十分钟,绕着车走几圈,像审视一件艺术品一样,仔仔细细地看。
重点看车身各个部件之间的缝隙,比如引擎盖和叶子板之间,车门和车身之间,后备箱盖和后保险杠之间。
一台合格出厂的新车,这些缝隙应该是均匀、对称的。
你可以用手指去感觉一下,如果发现一边的缝隙很窄,另一边却很宽,甚至能伸进一个小指头,那就要提高警惕了。
这很可能是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挤压,导致车身框架有轻微的变形。
虽然销售可能会解释说是正常公差,但咱们国家的汽车制造水平已经很高了,尤其是那些主流的国产品牌,品控都相当严格,出现肉眼可见的不均匀,大概率是有问题的。
除了看缝隙,还要蹲下来,用手机打开手电筒,照着看前后保险杠的下沿、车门下方的裙边这些不容易注意到的地方,很多小划痕就藏在这些“死角”里。
看完了外观,接下来就要核对这台车的“身份信息”了,这关系到你买的是不是一台“新鲜出炉”的车。
最重要的就是车辆铭牌,这个金属牌子一般在副驾驶座位的门框上,上面有车辆的型号、车架号,还有最关键的“制造年月”。
用你提车的日期减去这个制造日期,如果超过了半年,那这台车就是所谓的“库存车”。
库存车长时间停放在户外,风吹日晒雨淋,电瓶可能会亏电,轮胎、雨刮器这些橡胶件也可能提前老化,各种油液性能也可能下降。
买到库存车不是不行,但你必须知道这个情况,并以此为理由向4S店要求更多的价格优惠或者赠品补偿。
除了铭牌,轮胎和玻璃的生产日期也要看。
轮胎侧壁上有一组四个数字,比如“2524”,就代表是2024年第25周生产的。
你要检查全部四条轮胎,包括备胎,它们的生产日期应该都差不多,而且必须都要早于车辆铭牌上的整车出厂日期。
如果发现轮胎比车还“年轻”,那这条胎肯定是后换的。
玻璃的日期也一样,在玻璃的右下角,有一串数字和点组成的编码,通过这些也能判断出生产年月,逻辑和轮胎一样,所有配件的生产日期都不能晚于整车出厂日期。
检查完外部,就可以坐进车里了。
第一眼先看里程表,全新的商品车里程数一般在20公里以内是比较正常的,因为车辆在厂区内需要移动、测试、上下板车。
如果是在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店之间调过来的车,里程数在100公里以内也勉强可以接受。
但如果里程超过了这个数,你就得问清楚原因了,这台车是不是当过试驾车或者被长时间开过。
然后,别嫌麻烦,把车里所有你能看到、能摸到的功能都试一遍。
从最基本的开始,座椅的前后、高低、靠背角度调节,四个车窗的升降是否顺畅,有没有异响。
然后是中控部分,空调打开,试试制冷和制热效果怎么样,风量大小调节是否正常。
现在的新车,尤其是我们国产车,智能化配置非常高,那个大屏幕更是要重点测试。
打开导航,看定位快不快;连上手机蓝牙,打个电话试试通话清不清楚;播放音乐,听听每个喇叭是不是都响。
如果带网络功能,像原文里提到的,当场试试网速,看看视频APP能不能正常加载。
这些功能如果在店里试出来有问题,可以让师傅当场解决。
要是开回家再发现,你还得自己再跑一趟,费时费力,还可能扯皮。
另外,很多4S店喜欢给新车套上座套,你最好把它摘下来,仔细检查一下原车的座椅面料和车内地毯,看看有没有破损、污渍或者水渍。
最后,也是所有检查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在你付清尾款、签字确认之前,一定要看到“车辆合格证”的原件。
这个证件就相当于汽车的“出生证明”和“身份证”,没有它,车管所是绝对不会给你办理注册登记上牌手续的。
为什么这么强调呢?
因为现在行业内存在一种情况,一些4S店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会把库存车辆的合格证抵押给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款。
所以当你提车时,销售可能会找各种借口,说合格证在总部、在财务那里锁着,让你先付钱提车,过几天再邮寄给你。
这时候你千万不能妥协,一定要坚持“一手交钱,一手交证”。
见不到合格证原件,这钱就不能付。
否则,你把车开回家,合格证却迟迟不到位,车就成了上不了路的“铁疙瘩”,到时候着急的就是你自己了。
同时,购车发票、车辆一致性证书这些文件也要一并核对清楚。
随车的工具,像千斤顶、三角警示牌、反光背心等,也要在清单上逐一清点,确保没有遗漏。
只有当所有这些环节都检查确认无误后,你才能安心地签字付款,然后撕掉车身的保护膜,真正开始享受你的新车生活。
买车是件开心的事,但这份开心需要建立在细心和谨慎之上,前期多花一点时间检查,换来的是后期长久的安心和舒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