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终于成功上市了!
上市第一天,奇瑞市值突破1800亿,远超预期,老总尹同跃洒下了热泪。
上市这条路,奇瑞走了21年,这21年来,奇瑞面临着新能源、高端化和造血力三重社会大考。
9月25日,钟声为证,一场长跑抵达终点。车圈这位理工男,向全社会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近些年,奇瑞的答卷确实惊艳,从2022年到2024年,奇瑞仅用两年时间就将销售额从926.18亿元增长到近3倍。
700亿巨浪,席卷2025年开局。短短三个月,营收竟达2022年全年七成!
看海外战场,25万辆车飞驰全球,狂揽262亿营收,尽显奇瑞锋芒。
换句话说,奇瑞每销售4辆车,其中将近有一辆车是远销海外。
但鲜少有人知道,这样的业绩底气的背后,是一条横跨二十多年的曲折上市路,这其中的过程比钟响圆梦更值得深究。
奇瑞的上市之路,堪称中国车企突围的“持久战”。
其实,早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了筹备了,可惜,因牵涉与上汽的股权争议,计划只能搁置。
上市之心未死,2007年奇瑞重振旗鼓。却不曾想,迎面撞上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一番努力,终成泡影。
到了2016年,奇瑞试图通过接手海螺型材实现上市。原本以为这次操作稳稳的,不料,一纸新能源造车资质缺失的判定,让计划戛然而止。
之后,奇瑞开始下定决心拿下新能源领域。
2017年推出了奇瑞新能源汽车,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年度目标设定在3万辆。结果,销量一路攀升,至年底累计售出36882辆。它一举成为2017年微型电动车市场的明星车型。
初战告捷,奇瑞由此坚定了决心,更大力度地投入到新能源的研发与制造中。
产品的大考通过,2022年奇瑞再度启动IPO,然而,内部复杂的股权问题再次成为上市梦的拦路虎。
原来在2018年,奇瑞引进了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作为新的战略投资者,导致各大股东的股权稍显复杂。
转机出现在股权梳理与业绩爆发的双重支撑下。
控股方在2025年1月推动的股权下沉与混改,是打通上市通道的关键一步,彻底解决了股权层面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今年2月份,奇瑞再一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终于,奇瑞成功上市。它的业绩增速,在全球前20车企里排第一。它的油车和电车,全球销量都增长了超过30%。
最终,它定价每股30.75港元,募资91.4亿港元,彻底点燃了市场热情,认购非常火爆,超额238倍,创下了年内港股新股的认购纪录。
奇瑞完成了一场上市长跑。这块重要的“敲门砖”,终于助它成功叩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从青丝坚持到满头白发,尹同跃的坚持终于有了回应。
时间来到1980年,尹同跃以独到的眼光选择报考了安徽工学院的汽车专业,而且毕业之后顺利地进入了一汽。
若不出意外,尹同跃会在一汽里待到退休。
时间回到1996年,安徽的“951工程”正式启动。就在这一年,尹同跃响应家乡的呼唤,回到了故土。
他怀抱一个梦想,造中国人自己的车。为此,他十年如一日,不懈努力。
只是梦想也需要面对现实,他最初的造车场地只是几间小草房。
再难的暑热,也压制不了他的热情;再冷的寒冬,也动摇不了他的信念。尹同跃与团队同心共绘,开启了奇瑞的宏伟蓝图。
建厂之初,他购入了英国的二手发动机。为保证点火成功,不惜重金,请来外国工程师。
奈何设备锈蚀,外援漫不经心,失败,再失败。
紧要关头,尹同跃当机立断,换人!他亲率团队,日夜兼程,只为攻克一个目标——发动机安装。
转机发生在1999年4月27日。首台发动机,下线!点火,轰燃!
汽车的心脏就此跳动。发动机的突破,让尹同跃的造车蓝图,终于照进了现实。
虽然,电动汽车便捷经济,但续航是行业共识的短板。
2023年,正值新能源浪潮澎湃之际,尹同跃团队发明了其独特的混动技术。
满油满电,极限测试。奇瑞“风云”一骑绝尘,跑出1624公里!凭借这项混动技术,它远超预期,强势宣告。奇瑞已重回新能源领航位。
在此期间,他始终坚持技术立企,前前后后带领团队拼搏在一线,共打造出9款“中国心”十佳发动机,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在攻坚技术上,尹同跃持续不断。同时,他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上,也是动手极早。
2001年,奇瑞首批风云轿车向中东奇瑞首批风云轿车驶向中东,拉开出口序幕。随后几年,出口量一路攀升。
看数据,奇瑞汽车出口已达9.2万辆。这一数字,在当时几乎占据中国汽车出口的半壁江山。
2024年,奇瑞汽车的出口成绩尤为亮眼。可以说,在中国每出口的5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奇瑞造”。
低调的奇瑞,其实早已“闷声发大财”许久。
成绩固然耀眼,但背后的隐忧同样不容忽视。
业内人士指出,奇瑞内部仍存在诸多结构性难题。新能源转型步伐滞后,整体毛利率偏低。
与此同时,高端品牌销量出现下滑,市场溢价能力不足,困境日益显现。
然而隐患仍存,财务压力首当其冲。
招股书披露,奇瑞资产负债率虽从2022年的93%降至2024年三季度末的89%,却仍高于行业多数同行。
再看高端市场,突破乏力。
以奇瑞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为例,2025年从1月到8月的销量比2024年同时期下滑3.84%,连核心产品在8月的销量也仅有115台。
长期的高性价比的标签牢牢的锁住了奇瑞往高端发展的进程,品牌升级迫在眉睫。
同时,盈利结构也面临失衡。
2025年奇瑞的单季的毛利率仅有12.4%,较2024年的13.5%持续下滑,远低于比亚迪的20.1%。
令人忧心的是,奇瑞的销量主力依然是燃油车。新能源布局虽早,但运气不佳。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58.36万辆!这是奇瑞新能源2024年的销量,同比激增超两倍。然而,比亚迪卖出了400万辆。巨大的数字鸿沟,让前者瞬间失色。
这次依托上市募集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奇瑞面对的困局,并且奇瑞已明确突围方向。
未来,奇瑞计划将60%的募集资金投向研发,2025年将推出多款覆盖燃油与电动领域的新车型。
海外端占用募集资金的20%,企业全球化是每个企业必走的路,规避贸易壁垒的同时满足市场需求,是奇瑞下一步的目标。
除了增强自身实力,奇瑞也将在品牌上下功夫,尤其是通过技术输出重塑品牌价值,将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若能将资本优势转化为技术与品牌优势,奇瑞将有望在新能源与全球化浪潮中撕开新缺口。
如今,对于奇瑞来说,成功IPO只是第一步,未来,留给奇瑞的挑战还有很多。
-END-
参考资料:
1.北京商报:《奇瑞港股上市:理工男的新能源、高端化、造血力三重考》
2.企业家杂志:《尹同跃:领航奇瑞 再起风云》
3.第一财经:《增资控股成定局,奇瑞将挂牌引入战略投资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