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易游戏因一则新规在玩家群体中掀起轩然大波。7 月 25 日,网易旗下《世界之外》等多款游戏更新的免责协议中,一条关于账号处置的规则引发了玩家的强烈不满。该规则指出,若玩家未登录游戏超过 365 天,公司将通知玩家,若玩家在合理期限(官方未明确定义)内仍未登录,官方将直接注销账号。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了大量玩家的讨论,相关话题 “网易游戏遭大量玩家维权” 也登上了热搜。
众多玩家认为,这条规定属于 “霸王条款”。玩家们在游戏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账号中包含着他们辛苦积累的虚拟资产,如角色等级、虚拟物品、增值服务代用币等。网易单方面决定在玩家一年未登录后可能删除账号及相关数据,让玩家们觉得自身权益受到了严重侵犯。有玩家在评论区表示,“自己的氪金账号凭啥你说没就没”,这种情绪在玩家群体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事实上,网易并非首个推出此类规则的游戏公司。在游戏行业,为了清理长期不活跃的账号,提高服务器资源的利用效率,部分游戏公司会设置类似的休眠账号处理机制。但此前,已有类似条款在法律层面受到了挑战。
在 2022 年,上海一中院就审结了一起游戏服务合同纠纷上诉案。该案中,某游戏公司规定 “如用户连续 365 天未登录游戏,公司有权删除账号”。法院经审理认为,游戏公司未提供证据证实其因休眠账号管理运营负担过重,而删除用户账户带来的严重后果却显而易见。况且游戏公司在用户连续一年不登录游戏便直接删除账户,所设期限不尽合理,处置方式亦缺乏交易之诚实信用。最终,法院依法适用《民法典》第 497 条,认定该条款无效。
从法律角度来看,根据垦丁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麻策律师的观点,网络游戏设计 “清除休眠账号” 条款,关系到用户能否继续使用原有账号及其承载的虚拟装备、游戏消耗虚拟币以及游戏体验,实质上达到了解除合同的效用,属于对用户有重大权益影响的条款。依据《民法典》规定,针对该类重要影响的条款,网络游戏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制定并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提示说明。游戏公司不能仅单纯依赖一揽子的注册协议条款作出限制,还需结合游戏设计是否需要社交互动活跃、账号昵称资源是否具有设计稀缺性、用户是否能够合理消耗游戏投入资金,明确 “休眠账号定义” 等因素,设置多种合理可触达的 “清除休眠账号” 前置通知程序,以实施账号回收或者向游戏玩家提供事后救济措施及途径。
网易此次的新规,同样面临着诸多疑问。首先,对于 “合理期限” 的定义模糊不清,容易引发玩家与游戏公司之间的争议。其次,在未充分保障玩家权益的前提下,直接注销账号的做法,可能会让玩家觉得自身投入付诸东流,进而对网易游戏产生负面印象。这不仅可能影响现有玩家的忠诚度,对于潜在玩家而言,也可能会因这一规则而对网易游戏望而却步。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游戏市场中,玩家的口碑和忠诚度至关重要。网易游戏此次新规引发的争议,或许需要其重新审视规则的合理性,与玩家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在合理利用服务器资源和保障玩家权益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可能会对其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