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上起床一看,朋友圈里推送的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显示,去年同期比,今年多了大概20个点。有点触不及防的感觉,毕竟这行业变化快得像是开了挂似的。尤其是在天津,9月启动的车网互动示范月,听上去就像个试水的动作,却暗藏一堆技术与利益博弈。
我和朋友喝咖啡时聊过,他说:你觉得这车网互动,能不能真的用起来?我笑笑:能用?还不一定。就像他家的老冰箱,能用是能用,但你怎么觉得它会主动帮你调节温度?这个想法从技术上看,倒是挺合理的。
估算一下,天津这个示范月预计有上千辆车参与(样本少,体感),如果合理运作,可能有三五百辆车会在日常中动起来。这还只是个试点,怕就怕别的城市各搞各的,互不搭边,最后就变成城市圈的异口同声不成。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组数据: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平均容量大概在50-75千瓦时(样本少,不是很准确,但这也是行业的普通水平),日常上下班油耗换算过来,续航的能量在300-500公里(估算,大概少个十几公里)。这些线下数字让我想到,车载电池实在就像个随身携带的储能宝,只不过平时都用来跑路,没想到还能变成电力调度员。
关于车网互动,我在想,真的可以发挥这样的可控负荷作用吗?朋友建议:也许汽车可以成为城市的充电调度站,在电网压力大的时段帮忙放电,平时则充满。听着很美,但我难免质疑:这样做安全不?长远看会不会给电池形成风险?这就像长期用手机频繁充放电,电池寿命会不会受影响。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假设一辆车每天充满电,平均每次充电15.5千瓦时(估算),纯粹用来上下班,百公里耗电大约13度(体感),一周跑500公里左右。算下来,估摸每个月的充电成本差不多在100元左右(不考虑电价波动)。看似不高,但要让车常动、能源常调,成本这块心里有数很重要。
这还不算比拼的另一个角度——做车企的研发团队不都在琢磨:快充,快充,再快点么?车网互动背后,更像是在用电源调节器,这个比喻让我思考:是不是可以想得更极端一点?未来是不是汽车能像手机一样,随时被调控能量?这让我想到:假如汽车电池也像账户,有剩余就能转账出电能,需求多了,充电桩像个大银行一样调度,似乎也挺科幻。
不过我得说,很多国内的充电设施还不够聪明。大部分还是填填充充的状态,smart的还在路上。在天津,搭建的这个车网互动体系,恐怕在技术上还得打磨,毕竟,智能充电要实现有序、还得确保安全。说到这,我又想到:会不会有人在车库里,偷偷把车捏紧,以免被强行放电?呵呵,不至于吧,但这点还得考虑入微。
说到实际差别,我用两台车作比:一台只支持普通充电,另一台支持双向充放电。试操作一回,发现双向车的充电时间稍长(多了个逆变器控制流程),实际用时只差个五六分钟。而普通车晚上充电,就是装满状态,基本不动。而支持双向的,可以看作是随时待命的电池仓,能帮你供电,又能用完再充。
其实这个差别,就像菜市场的肉摊:一个是传统卖肉(只接收订单、即充即用),另一个是存肉仓库,可以随时调库、调配。这个差别,我觉得在城市的电力调度里,挺关键。能源调度会不会像个厨房管理员,不停地调配?而我们车辆变成了能量搬运工。
行业的供应链真的是个充满博弈的场。充电桩供应商、车企、政府,甚至电网公司,都像是串联的线圈。每个人都在想我能多赚点。充电桩的采购成本,平均在1.5-2万元一台(估算,样本少),如果每年能用出300次,单次成本大概在50元左右,吃掉公里费其实也还能接受。
临场时我总会想:这整个大棋局,究竟会打出什么花样?技术、政策、用户惯,哪一环会成为突破点?我试图把车网互动比作一盘棋,车子是棋子,城市是棋盘,谁能先走出智慧城市这步棋?说到这,我还忍不住怀疑:它的试点真能解决啥?还是只是试水,等到真落地,可能又要调一调策略。
(这段先按下不表)
总觉得,新能源车的未来像个变形金刚——今天是电动车,明天可能变成个能源中转站,从开的车变成动的电池。路上那辆Tesla撇着大嘴,车身线条犀利,刚好和我脑海里这个未来模样呼应。
你会不会觉得,其实车子只要简单点就好?不用搞什么智能互动,就像年轻人说的:懒得整这麻烦。可现实中,要做到既安全又智能,估计还得再等一两年。或者,市场真的会被这互动引爆?还是就像我每天吃的快餐,过两天就腻了?
这就是我盯着屏幕,盯着那台车,脑海里不停重复的疑问。毕竟,真正能调动这些能源的,是谁的手?会是车主自己掌控,还是整个城市的大脑在操控?我看着那辆未来感十足的智能车,不由得心里泛起点点期待,也多了点不放心。
话说回来,这个天津的首次大规模试点没准就是个开端,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我敢打赌,下一次的车网互动一定更飙,技术也会越来越成熟。到那时,城市里的每辆车都可能变成能源储存站,而我们每天出门的惯,也可能跟现在截然不同。
不过我还是在想:让车变聪明的用户惯会不会被打破?这些新玩法真能被大众接受?毕竟,改变最难的,是人的惯。要不然,这些黑科技做再多,也只是说说而已。哎,算了,不多想了,先等着看,到底这些车网互动能不能走得长远。
我心里那句未来还是未知,像极了那天看到的天边一抹云彩——不经意中,点点光亮变得越来越亮。能不能触摸到,又得看下一步怎么走,或者,是谁会先按下启动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