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欧拉最近这个所谓的“反黑”风暴,讲真,我看了全程,感觉就是一场大型的行为艺术,主题是“我给你表演一个原地起飞”。你以为它在打一场官司,其实它在演一出戏,一场把严肃的危机公关,硬生生扭成了一场危机二人转的魔幻大戏。不装了,摊牌了,这根本不是什么真相之光穿透迷雾,这是往迷雾里扔了一颗闪光弹,甭管看没看清,先把所有人的眼睛闪瞎了再说。
开局就是典中典的“刹车失灵”。这个词在新能源车圈,约等于修仙小说里的“心魔”,每个品牌都得渡一次这个劫。欧拉碰上了,第一反应不是哭天抢地,而是冷静,冷静得像个AI。他们干了什么?拉着用户,找了个第三方司法鉴定机构。这个操作就很灵性。你自己说,没人信;用户说,那是他一面之词;但你把“司法鉴定”四个大字搬出来,这玩意儿就像请了照妖镜,瞬间就有了那么一股子“官方法术”的味道。
然后报告出来了,结论是“制动未触发”、“油门满开”。翻译一下就是,哥们,你踩的是电门,不是刹车。这个结论一出来,逻辑上是天衣无缝,直接把锅从车身上甩到了驾驶员的脚上。欧拉拿着这份报告,就像拿到了尚方宝剑,对着全网大喊:看!科学!法律!你们这帮黑子还有什么话讲?这套操作,从流程上看,确实是教科书级别的,完美得像一道数学题。
但问题来了,这个世界,尤其是互联网世界,它讲数学吗?它不讲。它讲的是玄学,是情绪,是信仰。会买某个品牌的人,就像入了某个教派,你跟他说你们的教义在物理学上不成立,他只会觉得你被邪魔外道蒙蔽了双眼。同样,那些从一开始就认定你“刹车失灵”的人,你给他看一万份司法鉴定报告,他只会说:“机构被收买了”、“数据能造假”、“资本的力量太强大了”。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永远无法用物理学圣经去说服一个神学院的学生。
欧拉这一套操作,本质上不是给黑子看的,而是给中间派和自己的粉丝看的。这是一场提纯,一场信仰的筛选。它在用行动告诉所有人:看到没,我们是无辜的,是被冤枉的,现在我们用科学和法律证明了清白。信我们的人,会更加坚定;不信的,反正本来也不是我们的用户。这操作,坏了菜了,简直是把饭圈提纯的玩法给学明白了。
更有意思的是欧-拉后面那套组合拳。先是坦诚沟通,表示我们一直和用户在一起,态度拉满。然后法律亮剑,对着那些传播谣言的账号说要起诉。这就问你怕不怕?这一手,直接从技术问题上升到了法律威胁,把水搅得更浑。这就像两个小学生打架,本来是讨论谁先动的手,结果一个小学生突然掏出了他爸是校董的证明。这下性质就变了,打架的逻辑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权力关系。
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连定速巡航都不敢轻易用的中年人,看到现在这些越来越复杂的车,心里是发怵的。什么单踏板模式、动能回收、智能辅助,各种花里胡哨的功能像压缩毛巾一样塞进一块大屏幕里。讲真,我有时候觉得我车里80%的按钮,到我把它卖了那天我都不知道是干嘛的。可能有个按钮是召唤哥斯拉的吧。车企们总觉得功能越多越牛逼,但他们忘了,车这个东西,最终是人在开。而人,是会犯错的,是会紧张的,是会在千钧一发之际把油门当刹车的。
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是什么?不是算法,不是激光雷达,是马路上的老头乐。只要老头乐还在鬼探头,还在逆行,还在用无法预测的走位挑战你的CPU,那所有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它面前都是弟弟。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才是最真实的中国路况,一种混沌的、不讲道理的黑暗森林。你车上的技术再牛,能算出一个大爷今天早上是左脚先出的门还是右脚吗?你不能。所以,与其天天吹你的技术多么“遥遥领先”,不如老老实实把油门和刹车分得远一点,做得不一样一点。这简直是反人类!
说回欧拉,它呼吁行业共筑“反黑”长城。我看到这就笑了。这话说得,就像武林大会上,一个刚被人围殴完的掌门人,鼻青脸肿地站起来说:“大家要团结,要一致对外!”台下坐着的都是谁?都是刚刚围殴他的人,或者是准备等他喘口气再上去补一脚的人。现在的汽车市场,哪里是什么存量竞争,这根本就是你死我活的修仙。大家都在抢夺天地间有限的“灵气”(也就是客户),你被人黑了,你的竞争对手嘴上说“兄弟挺住”,心里早就打开香槟庆祝了,巴不得你赶紧成盒,他好接收你的道场和信徒。最好的公关,就是把竞争对手的黑料买上热搜。这才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真谛: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所以,欧拉这次的“反黑”,胜利了吗?从品牌声誉维护上看,它确实赢了,至少在明面上,它用一套无懈可击的流程堵住了大部分人的嘴。但你别说,这套王八拳打下来,效果还真不错。它让所有人都看到了长城的态度:别惹我,我疯起来连自己都告。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暴露了这个行业最深的焦虑和荒诞。车,越来越像一个会跑的手机,但它的容错率,却远比手机低得多。手机死机了,重启就行;车“死机”了,那可能就是全村人去你家吃饭了。
写到这我得停一下,我感觉我这个比喻已经飞到太阳系外了,但你仔细品,是不是这个理儿?车企们沉迷于技术上的“军备竞赛”,却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用户教育和人机交互的“反脆弱”设计。
最终,这场风暴告诉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真相是什么有时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场所有人都可能犯错,所有品牌都可能被黑的大型发疯派对里,谁的表演更像一个真正的疯子,谁能用最极端、最不讲理但又在程序上最“正确”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欧拉这次,就是扮演了一个冷静的、拿着法律和科学报告的“理性疯子”。它赢了这一回合,但下一个“心魔”,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