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有理想、零跑这样的成功者,也有威马、恒驰这样的出局者。而在失意者中,哪吒的情况岌岌可危,前段时间连续被曝出停产、拖欠工资、拖欠供应商货款等负面新闻。
近日,一则关于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申请破产审查的消息更是引发行业震动。这家曾以2022年15.2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销冠的车企,如今深陷债务泥潭、销量断崖式下跌、用户信任崩塌的困境。
而哪吒之所以落入今天这般境地,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战略失误严重。早期,哪吒依赖低价网约车市场,网约车销量占比高达60%,导致品牌被贴上“廉价”标签;随后,哪吒又在低价和高端化路线间摇摆不定,推出的哪吒S和哪吒GT因技术落后和定价尴尬,销量惨淡,导致其冲高失败。
而且哪吒汽车的财务危机早已浮出水面。数据显示,哪吒从2021年至2023年累计净亏损达183亿元,相当于每天亏损1600万元。有消息称,截至2025年3月,账面现金仅剩3.2亿元,而短期债务超20亿元,母公司负债接近百亿,股权冻结超11亿元。截至2025年3月,账面现金仅剩3.2亿元,而短期债务超20亿元,母公司负债接近百亿,股权冻结超11亿元。
还需要指出的是,2025年4月的哪吒全国性车机系统瘫痪事件成为压垮用户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哪吒汽车导航失效、蓝牙钥匙失灵、App功能瘫痪等问题频发,根源在于为压缩成本采用廉价服务器,无法支撑用户需求。一位车主更是在论坛留言:“曾经向20个朋友推荐哪吒,现在成了最大的笑话。”
那哪吒还有得救吗?
理论上还有得救。比如哪吒与134家供应商达成20亿元债转股协议,试图缓解债务压力。然而,其融资进展缓慢,30亿元关键资金至今未到位,而债转股被部分供应商视为“饮鸩止渴”,未解决现金流枯竭的根本问题。
哪吒还寄希望于海外市场,方运舟接任CEO后提出“聚焦海外、2025年毛利率转正”的目标,但内部裁员过半、研发团队解散、三电系统转交代工厂等举措,削弱了哪吒的技术竞争力。并且哪吒曾计划以泰国KD工厂辐射东南亚市场,并重启南宁基地出口业务。但泰国市场已被比亚迪ATTO 3和长城ORA抢占,海外扩张需持续投入,而哪吒的资金链已难支撑长期布局。同时前CEO张勇离职后,战略摇摆加剧,品牌营销被投资人周鸿祎批评为“自嗨”,流量转化效果微弱。
结束语
从“黑马”到“困兽”,哪吒汽车的命运不仅牵动着40万车主和数千家供应商的神经,更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回归的残酷转折。
可以说,哪吒汽车的命运,映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从“资本狂欢”到“理性生存”的转型阵痛。当市场渗透率突破40%,行业竞争进入“技术压强”阶段,缺乏核心技术、健康现金流与精准定位的车企终将被淘汰。现在的哪吒汽车,已经很难翻身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