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者狂热追捧卓越体验,醒悟后发现不过是自我催眠?

握住方向盘,驾驶盛宴?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痒痒。

就像是古代皇帝选妃,还没见到人,就听着太监们一通吹,说是什么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等你真去了,发现也不过如此,甚至还不如隔壁老王的女儿。

购车者狂热追捧卓越体验,醒悟后发现不过是自我催眠?-有驾

这揽巡,描述得就跟开了挂一样。

皮革座椅柔软如丝,贴合人体曲线,简直是把屁股当成皇太后伺候。

内饰细节精湛,缝线工艺考究,恨不得把每个螺丝钉都打上“匠心”的标签。

启动引擎,猛兽觉醒,轻踩油门,离弦之箭… 咱就想问一句,这是车,还是火箭?

但是,这真的合理吗?

其实,这种描述,咱们见得多了。

知道为啥吗?

不是因为车真的这么神,而是因为我们需要一个“梦”。

你想啊,生活压力这么大,996,007,头发都快掉光了,好不容易攒点钱买个车,不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这种时候,销售们当然要往死里吹,把你的购车欲望吹到最高点。

毕竟,掏钱的时候,谁不想感觉自己买的是“尊贵”、“享受”、“卓越”呢?

购车者狂热追捧卓越体验,醒悟后发现不过是自我催眠?-有驾

这就像是相亲。

媒婆会把对方夸得天花乱坠,说是什么温柔贤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等你结了婚,发现她只会躺在沙发上刷剧,外卖都懒得点。

但是,你又能怪谁呢?

还不是怪自己当初太天真,信了媒婆的鬼话。

汽车厂商也是一样。

他们知道,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身份象征,一种自我安慰。

所以,他们会在宣传上不遗余力地渲染这些东西,让你觉得买了这辆车,就能瞬间变成人生赢家。

操控性卓越,指向性犹如针尖对麦芒?

悬挂系统精妙绝伦,轻松化解路面颠簸?

隔音材料出色,营造宁静驾驶空间?

这些词,听着是不是很耳熟?

购车者狂热追捧卓越体验,醒悟后发现不过是自我催眠?-有驾

几乎每家车企都在用,而且用得炉火纯青。

但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商业逻辑啊!

记住:卖产品,卖的不是功能,而是感受。

与其告诉你这辆车百公里加速多少秒,不如告诉你开着它,能让你感受到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

与其告诉你这辆车油耗有多低,不如告诉你开着它,能让你省下大笔油钱,去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 这些高科技配置,听起来很炫酷,但说白了,也就是为了让你在开车的时候更轻松一点,更安全一点。

但是,这真的是为了你好吗?

当然,厂商肯定会说是为了你好。

但是,他们更想让你觉得,这辆车是“智能”的,“先进”的,是能让你“领先一步”的。

这种心理暗示,才是他们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

购车者狂热追捧卓越体验,醒悟后发现不过是自我催眠?-有驾

所以说,揽巡的整体驾驶感受是一种全方位的卓越体验?

简直就是“自我催眠”的终极形态。

人真的是太难了。

一方面,我们渴望拥有更好的生活,渴望被别人认可,渴望享受驾驶的乐趣;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被各种营销手段所迷惑,被各种虚假的承诺所欺骗。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太容易被“美好的幻象”所吸引了。

我们宁愿相信那些华丽的辞藻,也不愿意冷静地思考一下,这辆车真的适合自己吗?

它真的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吗?

它真的值这个价钱吗?

记住:永远不要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

真正的品质,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靠做出来的。

与其听信销售的花言巧语,不如自己去试驾一下,感受一下,看看这辆车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好。

购车者狂热追捧卓越体验,醒悟后发现不过是自我催眠?-有驾

这种情况,就好比追女神。

女神的照片永远是P过的,朋友圈永远是精心设计的。

等你真的追到手,发现她卸了妆,素颜朝天,脾气还不好,你是不是会觉得幻灭?

所以啊,买车也是一样。

不要只看宣传,要多做功课,多试驾,多比较。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车,才能避免被那些虚假的承诺所迷惑。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买到的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

不是车不好,而是我们的期望太高了。

我们被那些夸张的宣传所迷惑,以为买了一辆车,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是,车就是车,它只是一种工具,它不能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

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还是要靠自己去创造。

所以,下次再看到这种夸张的汽车广告,记得保持清醒。

不要被那些华丽的辞藻所迷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

只有这样,才能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车,才能真正享受到驾驶的乐趣。

人真的是太惨了,买个东西都要斗智斗勇。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