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韩 雷
一向敢为人先的常熟,再次迈出关键一步。
10月28日,常熟启动汽车电子产业全球伙伴行动,盛邀全球行业翘楚、领军企业与专家学者,共建汽车电子集成创新枢纽,立志成为中国的“斯图加特”。一次从“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向“汽车电子创新策源地”的战略跃升,在常熟这片发展“福地”上乘风而起。
为何转型?
在汽车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共识:“汽车有很多父亲,却只认一个故乡”,说的便是德国斯图加特,这足以彰显这座城市在汽车业的地位。
早早便有“汽车城”美誉的常熟,为何在当下提出加码汽车电子产业,还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做中国的“斯图加特”?常熟市委书记虞伟点明,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深刻变革,汽车电子正是产业革新的“关键支点”。
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推动汽车电子领域不断涌现新技术与新产品,电子部件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持续提升。“汽车从机械产品变成持续进化的智能体,汽车电子作为核心品类,其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盖世汽车首席执行官周晓莺认为,汽车电子牵动着从芯片、软件、硬件到整车应用的整个产业链条。
数据显示,2020年汽车电子在整车制造成本中占比为34.32%,预计到2030年将提升至近5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判断,汽车电子是整个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一环。
与自然生态一样,影响地方决策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大气候和小环境。
当年凭借奇瑞捷豹路虎整车项目的落地,常熟拉起了一条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育,这里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条,集聚奇瑞捷豹路虎、丰田、大陆等相关企业超500家,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
这种全链条布局让“拼出一辆整车”成为现实。苏州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学生自己攒方程式赛车,其中本土供应链占比超70%。英特模提供发动机标定,安可苏送来特制钢管,法雷奥提供了最新的电驱系统,亨瑞指导碳纤维车身的制作,科创精密提供连接件……“有了一辆车的纽带,同学、老师和企业工程师们打成一片。”院长焦洪宇说。
特别是在今年,常熟新能源汽车产业厚积薄发:奇瑞捷豹路虎设立新能源汽车苏州研究院;动力电池产能占苏州总产能90%以上……在汽车电子领域,常熟已集聚相关企业近100家,年产值超600亿元。
汽车产业链的完整性让常熟在产业变革中具备了强大抗风险能力与快速响应能力。同时,常熟没有停留在既有优势上,而是以“前瞻思维”,主动拥抱这场变革。
协同创新
在苏州英特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多数会议室的门口都贴着一张A4纸,上面清晰标注着“某某客户专用”。
英特模的核心业务是汽车研发测试服务。“在传统合作模式中,我们作为乙方承接甲方项目,完成既定任务后合作便告一段落。”该公司总经理、联合创始人刘玉国补充道,“现在变了,我们会深度介入客户的前期产品研发。日常有100多位不同车企的研发人员常驻在这里办公,一起做研发改进。”
协同创新向来是常熟企业向高攀升的拿手好戏,如今也成为向汽车电子转型的“关键一招”。
汽车电子产业全球伙伴行动启动当天,高通8775舱驾融合平台全球量产首发。高通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盛况表示,该平台基于高通SA8775P芯片打造,攻克132项功能安全课题,实现16项软件功能创新,解决了硬件资源共享与隔离、算力分配固化与弹性等行业技术挑战,即将在国内头部合资车厂规模化装车。
“该平台首发后,我们还会推出算力更强、质量更高的芯片,如8397、8797,在常熟打造舱驾融合产品。”航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洪对未来的布局,源于对常熟的信心。
10月9日,航盛集团与奥托立夫成立战略合资公司并落户常熟,研发制造尖端安全电子产品。作为常熟汽车电子产业全球伙伴之一,奥托立夫全球董事刘小稚认为,在汽车产业与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且安全至关重要的情况下,需要众人携手构建完整平台,保障汽车安全、行车环境安全以及出行人群安全。
常熟构建的产业协同创新范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分工协作,而是突破传统分工边界,依托新技术应用推动产业深度融合,进而催生产业链间创新赋能的乘数效应。
7月19日,总投资50亿元的立讯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开工。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来胜说,项目将与常熟现有新能源、声学、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形成深度联动,实现产业协同,构建“智造+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更值得关注的是,苏深汽车电子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圈成立。苏州坐拥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深圳更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汽车电子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两地将以行业协会为纽带,企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技术研发、产业资源与应用场景深度对接,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
政策加持
“我们坚信这里能孕育出世界级的汽车电子生态,未来,将与政府、各位合作伙伴企业共创‘生态共赢’。”常熟特殊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前田高志说。
耐世特汽车系统(常熟)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亚波说,耐世特将秉承“引领、协作、共创”的理念,共同赋予常熟成为全球汽车电子创新的中国坐标。
科力梦行CEO克里斯蒂安·斯坦曼坚信,常熟拥有充分扩张的能力,让汽车电子集群更进一步。
……
常熟汽车电子产业全球伙伴行动启动后,在高通、奥托立夫、航盛等“行业巨人”的引领下,得到瑞萨电子、三星半导体、耐世特汽车等众多知名企业的积极响应。坚信“唯创新者胜、唯协同者赢”的常熟,同样知道,要以更优政策“护航”、更优服务“增效”、更优生态“聚能”。
为此,常熟向全球伙伴送上了人才、创新、成长、投资、应用五大礼包。“人才礼包”最高给予1000万元项目资助、300万元安家补贴;“创新礼包”聚焦车规级芯片国产替代,对通过认证的企业给予补贴;“成长礼包”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和技术升级;“投资礼包”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推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重点项目建设;“应用礼包”鼓励无人驾驶、园区接驳等新场景示范。
“这些政策十分具有吸引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撑作用。”周晓莺表示,作为一家平台性服务企业,加入伙伴计划后将向产业内展现常熟发展的决心,同时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更多产业纵深活动,比如技术交流、业务合作拓展,以及对关键技术或共性课题进行联合攻坚。
为破解企业发展的资金难题,常熟导入总规模100亿元的中金上汽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此外,常熟拥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省级开发区及县级市首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南园、中城、北谷”三大创新核,配套建设7个专业产业园,让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企业都能找到适配的发展空间。
付于武十分欣喜常熟建立汽车产业电子产业生态,他坚信,常熟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周边的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而赋能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和发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