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急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入华抢市场,国产车迎战

最近,科技圈里最热闹的话题,恐怕就是特斯拉的马斯克又出来搞事情了。

他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对着全世界宣布,要把他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也就是听起来很科幻的“Robotaxi”,大张旗鼓地推向全球,而且特别提到了咱们中国市场,那眼神里的渴望,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

这消息一出来,立刻就像往平静的湖里扔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千层浪。

大家都在琢磨,马斯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特斯拉急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入华抢市场,国产车迎战-有驾

好端端的,怎么就这么火急火燎地想把无人驾驶出租车开到中国的马路上来?

这背后,究竟是看到了一个天大的商机,还是因为遇到了什么难处,急着找个新出路呢?

这事儿不简单,咱们今天就得好好说道说道,把里面的门道给理清楚。

首先得看看特斯拉现在过得怎么样。

要说前几年,特斯拉在中国那可是风光无限,简直就是电动车里的“明星”,开一辆特斯拉出门,感觉自己都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那叫一个“卷”,竞争激烈得不得了。

咱们先看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不增反降,跟去年比还少了百分之五点四。

更关键的是它在市场里占的份额,从2020年最风光时候的百分之十五,掉到了现在的百分之七点六。

这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说,就是以前路上跑的每七八辆新能源车里,就有一辆是特斯拉;现在呢,得十几辆车里,才能看到一辆。

这说明,曾经那个高高在上的“王者”,现在正被咱们自己国家的汽车品牌追得有点喘不过气。

你看看现在咱们国产的新能源车,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

比亚迪的销量就不用说了,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还有像极氪、小鹏、智己这些牌子,技术上一点不含糊,纷纷用上了800伏高压平台,充电速度快得惊人;车上装的激光雷达,就像给车安上了更厉害的“眼睛”,看得更远更准;再坐进车里看看,那个智能座舱,大屏幕、好系统,用起来比特斯拉那个简洁到有点“简陋”的内饰,舒服太多了。

尤其是在智能驾驶这个特斯拉最引以为傲的领域,华为和小鹏这些公司已经冲到了最前面,而且价格还比它实惠。

这么一比,特斯拉的优势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

所以,马斯克能不着急吗?

眼瞅着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市场,正在被这些更懂中国人心、技术更新快、价格还更实在的国产品牌一点点抢走。

光靠卖车这条老路,想在中国市场再现辉煌,是越来越难了。

特斯拉急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入华抢市场,国产车迎战-有驾

他必须得讲一个全新的、能镇住场子的故事,而无人驾驶出租车,就是他现在手上最大的一张牌。

那么,为什么这张牌非要在中国打呢?

这就得说到第二个层面的问题了,那就是数据。

搞自动驾驶技术,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别的,就是海量的、真实的道路数据。

这就像教一个学生开车,你不能总让他在驾校的场子里转圈,必须得让他上路,去经历各种复杂的、突发的情况,他才能真正学会开车,成为一个老司机。

对于自动驾驶的AI系统来说,也是一个道理。

而中国的道路,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全世界最顶级的“驾校考场”。

你想想看,咱们城市里早晚高峰那种堵得水泄不通的场面,还有那些穿梭在车流里神出鬼没的外卖小哥、电动车大军,以及各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行人和车辆,这种复杂程度,在国外是很难见到的。

这些看似混乱的场景,对于训练自动驾驶系统来说,却是最宝贵的“教材”。

AI系统在中国的大马路上跑一天,学到的东西可能比在国外跑一个星期还多。

马斯克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的那个叫FSD的完全自动驾驶系统,虽然在美国已经跑了二十多亿公里,听着很多,但离他自己说的那个能产生质变的目标,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这么大的数据缺口,光靠美国那边的车主慢慢跑,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填满?

这时候,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目前,在中国跑的特斯拉已经超过了一百七十万辆。

你想象一下,如果这些车,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加入了无人驾驶出租车网络,每天都在中国各个城市复杂的路况里跑,那产生的数据量得有多恐怖?

简直就是指数级的增长。

这些数据能帮助特斯拉的FSD系统快速学习,解决各种极端情况,让技术真正成熟起来。

所以说,马斯克看上的不仅仅是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更是中国这片能让他的技术快速进化的“数据沃土”。

特斯拉急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入华抢市场,国产车迎战-有驾

这步棋,可以说既是无奈之下的求生,也是深思熟虑的布局。

最后,咱们再聊聊这盘棋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抢占未来出行的这块大蛋糕。

卖车,终究是一次性的生意,车卖给你就完了。

但如果做成了出行服务,那可就不一样了,它能变成一个源源不断产生收入的“聚宝盆”。

马斯克描绘的未来图景是,以后大家出门,打一辆没有司机的特斯拉,可能比坐公交车还便宜。

这怎么可能呢?

关键就在于,无人驾驶出租车省掉了最大的一块成本——司机的人工费。

一辆车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除了充电几乎不休息,成了一个不知疲倦的赚钱机器。

马斯克自己算过账,成本能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你想想,如果打车真的这么便宜又方便,那得是多大的一个市场?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市场规模能达到将近五千亿元。

面对这么一块肥肉,谁能不心动?

但是,特斯拉现在想进来分这块蛋糕,时机算早吗?

其实一点也不早。

就在我们身边,这场关于未来出行的竞争早就开始了。

百度的“萝卜快跑”,已经在武汉、重庆好几个城市正式运营了,当地的老百姓早就体验过用手机叫一辆没有司机的车是什么感觉了。

还有像小马智行这些咱们自己的高科技公司,也都在各自的区域里跑得有声有色。

所以说,特斯拉虽然名气大,技术也有两把刷子,但他面对的,是一群已经在这里扎下根、更熟悉中国情况、技术同样不弱的本土高手。

这场仗,绝对是一场硬仗。

他必须争分夺秒,赶在市场格局定下来之前,用他的品牌影响力,强行挤进来。

如果动作慢了,等咱们国内的这些公司把城墙都筑好了,他再想进来,那可就难于登天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看到马斯克现在表现得如此“心急”。

他看到的,既是巨大的机遇,更是稍纵即逝的宝贵时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