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全球车市,丰田那可是稳稳的“老大哥”,连续5年销量破千万,2024年更是卖出1031万辆,占全球市场10.3%。可奇怪的是,现在大家聊起车,更多说的是比亚迪如何逆袭、特斯拉又有啥新动作,丰田反倒像被“冷落”了。这销量王座坐得稳稳的,舆论咋就冰火两重天呢?
先看看这全球车市的“三国杀”。丰田作为燃油帝国的代表,那统治力可不是盖的。五年销量波动不到3%,大众、通用同期都下滑8%了,它还稳如泰山。为啥这么稳?人家供应链韧性强啊,日本爱知县和泰国罗勇府的基地,就像两个坚固的“粮仓”,源源不断输出车辆。还有混动技术专利墙,THS系统覆盖92个国家,好多车企想在混动领域分杯羹,都得看看丰田的“脸色”。
再看电动新贵比亚迪,那增长曲线简直像坐了火箭。2020年才卖41.6万辆,到2024年就涨到427.2万辆,整整十倍跃迁。而且人家新能源占比98%,刀片电池就是个关键拐点,安全又耐用。深圳模式也厉害,从锂矿到IGBT芯片,全自己搞,垂直整合产业链,成本控制得死死的,性价比拉满,消费者能不喜欢吗?
特斯拉也不简单,上海超级工厂功不可没,2024年Q1产能22万辆,占全球53%。临港自贸区的政策红利可帮了大忙,让特斯拉在国内生产、销售都顺风顺水。不过它也有产能困局,武汉、郑州都想拉它建厂,背后是地方博弈的逻辑,到底去哪,还得好好权衡。
为啥丰田会陷入“赢了市场,输了声量”的怪圈呢?从市场割裂来看,中国新能源渗透率38%,可全球燃油车占比还有72%,除了中美欧,东南亚、拉美这些地方,丰田市占率超65%,是它的隐形护城河。但舆论场有自己的规律,关注度和技术颠覆性、增长率成正比,和认知门槛成反比。比亚迪把DM-i技术做成抖音拆解视频,播放量4.2亿,大家一看就懂;特斯拉有马斯克这个“话题王”,推特话题量日均120万,想不火都难。反观丰田,燃油车技术大家太熟悉,缺乏新鲜感,自然关注度就低。
不过丰田也没闲着,在技术反击上有一手。氢能Mirai在日本销量破万,加氢站三年扩建300%;还搞合成燃料试点,和保时捷在智利搞eFuel项目,想在燃油车领域再扳回一城。
未来战局,是技术路线的生死竞速。能源路线有三个关键:基础设施、能量密度、成本控制。快充桩中国有54万根,全球其他地区加起来才28万根;氢能成本日本每公斤40元,电动车每公里才0.3元,差距一目了然。丰田走的是混动过渡战略,卡罗拉混动版在泰国市占率41%,还规划了固态电池量产路线图,2027年就能装车,打算稳扎稳打过渡到新能源。
中国车企则玩起了降维打击,比亚迪出海密码是本地化,巴西工厂本地化率62%,规避30%的关税;乌兹别克斯坦SKD组装线投产,快速打入当地市场,这招太聪明了。
从多维竞争力评估来看,丰田在供应链深度和市场适应力上得分高,比亚迪技术储备和供应链深度也不错。对行业者来说,燃油车可以精耕非洲、南美这些基建有红利的存量市场;电动车要突破能量密度瓶颈,钠电池产业化是个方向;氢能源可以押注港口重卡场景,洛杉矶港的试点数据就挺不错。
当技术路线还没确定谁赢谁输时,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在多个未来都有入场券的玩家。丰田虽然现在舆论上有点吃亏,但它的底蕴还在;比亚迪、特斯拉抓住了新能源的风口,一路狂奔。这全球车市的棋局,还热闹着呢。你觉得谁能笑到最后?快来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