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活得明明白白的那都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只能活得糊里糊涂。有人糊涂地早起上班,有人糊涂地年年交税,还有人糊涂地排队买新能源车。你以为自己在追赶潮流,其实只是交学费,至于能不能按时提车,得看风水和气运。有人问,赛力斯又是什么神仙操作?在展馆里耍大赏,还得戴着智商税特供口罩,这年头,连逛展都会走进高科技收割机。
说起这场轰轰烈烈的“展”,好家伙,什么叫做“科技改变命运”?从门口保安叔叔立正敬礼,到展厅里一群中年油腻程序猿憋着一腔热血和发际线,仿佛一场智能界的《人民的名义》。当然,科技也有门槛,普通人顶多摸摸问界M9的车门拉手,科幻归科幻,钱还是银行卡里的,梦,终究还是梦。
大部分人看到赛力斯展馆六大区直流冷气涌动,本以为自己要见证一场产业升级的活体解剖,没想到更多的是见证了自己存款余额的打折促销。展厅里LED灯光炫得和抖音滤镜似的,一不小心还真觉得自己在《黑客帝国》里做主角。问界M9霸气十足的外观仿佛车界的高富帅,但等走进座舱一看,“科技与豪华的完美融合”倒是真的,就是钱包和车价永远无法完美融合。从材料到大屏,从质感到氛围,看起来像是“科技向善”,摸起来就是“科技向钱”。
坐进车里,你会发现未来并不遥远,只是预约试驾的队伍有点长。展台的工作人员,嘴皮子最不缺电。每一个讲解词,都是对科技世界的赞歌,每一个转身,都是向销售目标的一次试探。“我们车配备了超大中控屏,全智能化体验……” 说得让你觉得自己要不是体验一把,都对不起自己的未来。可惜我没能等到体验自动驾驶的机会,主要自动驾驶都在排队里的三十分钟耗尽了。
问界新M7 Ultra和新M5,一个造型“适合年轻用户”,一个空间“宽敞舒适”,制造工厂都透明开放,让你觉得自己也参与了量产。事实上,属于你的可能只有几张展馆门票,和手机相册里发黄的合影。在“智能制造生产线”区,我居然看到了像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一样,车子被一根根机械臂砸(jǐ)出轮廓,最终变成了价格标签上的产品。自动化让人类解放双手,可人类的钱包还在自动被抽空。
还有先进技术成就展示区,听起来很像奥林匹克颁奖台,只不过台下全是考公败北的本科生和批发市场的阿姨伯伯。展位里最大牌的“魔方平台”,据说能兼容超增、纯电、超混三条赛道,你以为买了三合一,实际体验告诉你,该充电还是得回家借用邻居的插座。150多个智能安全场景,听起来都是同事八卦时编不出的细节,什么“自动刹车”“智能预警”“200项安全功能”,能不能预警我下个月的花呗逾期倒是真的有用。
最搞笑的还属智能科技体验区,号称“全方位感受智能辅助”。进去之后感受到的——除了空调,还是空调。语音交互确实灵敏,跟我妈抢遥控器一样丝滑,然而当我想说“打折能不能多打点”,它假装没听见。至于智能驾驶,理论上是你坐着不动它带你飞,实际上你坐着不动它带你堵。
其实说到底,最伟大的展示还是成年人的自我感动。让你以为自己踏进了未来,内心却清楚只是被PPT演讲烤了一遍灼热。赛力斯的人始终坚信,科技普惠未来。普通人屁颠屁颠冲到展馆,也坚信自己被未来普惠。结果兜兜绕绕,跑了一圈,还是得回现实。智能网联听着好悬,真要体验,80%的用户还在五环外苦等摇号,20%的幸运儿互相安慰,电车再智能,也买不起房。#未来已来,但不是你的。
当然啦,这个会议现场还是很会制造仪式感的。门外红毯、嘉宾、闪光灯齐备,虽然每一个人脸上都写着“新时代打工人”,但脚步依然坚实。也不是说谁都要买车,买不起,配不上,看看就走。但架不住有人看完新M9眼神发直,走路带风,明明日薪两百三,还思考人生是不是也需要动力电池加持。销量统计出来之后,也不知道有多少被热情卷进来的观众,最后还是点了外面的五块钱热干面补补人生的能量。
说起来,什么是智能?除了会抢答,会省事,更多的是帮你省心。可遗憾的是现在的智能,好像只会让大家的钱包瘦身,至于心情,越来越复杂。“智能驾驶”,一旦遇上重庆地铁那些转弯抹角的立交桥,分分钟准备下车打摩的。自动泊车,说得比谁都好听,真碰上小区二楼半夜回来的邻居,怕不是要和智能系统聊人生。
家用车越造越大,空间越搞越大,用户的心理安全感还是和座椅一样,有头无靠。长途驾驶的梦想还没开启,实际情况是新能源充满电以后车主习惯性焦虑:“哪里能充,哪有桩”,“电池衰减了咋办?”听到“智能安全”200项,怎么没人告诉我如何智能地薅老板的年终奖?
有时候觉得,智能新时代其实就是一个更光鲜的“自我安慰圈”,给你造一个未来的梦,让你睡得更实。展馆里那些后浪青年拿着手机直播,拍着大屏幕和金属光泽,仿佛下一个智能奇迹会从1号馆的角落冒出来。可惜,展馆一走出来,月供没减半,梦想没多增。倒是AR眼镜和各种宣传袋提了一路,从钱包再到内心,没哪个逃得过轻飘飘。
值得点赞的是,赛力斯确实下了血本。把“生产线”往馆内一搬,科技也秀够了。问题是,秀场毕竟不是你的职场,生产线再透明,也藏不住成年人的迷茫。智能、制造、创新、体验,听起来四平八稳,每一个词都像公关稿,但普通人终究想的是“何时能涨工资?”“怎么不加班也能买到车?”
理性点看,人类追求“智能”二字,无论展馆有多大,PPT做得多热闹,最终都绕不开两个终极问题:这玩意儿到底和我有多大关系?我付出的那些钱会不会变回和我聊得来的幸福感?这答案,只有充电桩和花呗知道。
有人说,科技是改变生活的钥匙,可万一钥匙丢了呢?普通人还得靠双腿赶五路公交,青年还得背着贷款仰望灯火辉煌的展馆。至于“科技盛宴”,看起来香喷喷,吃的还是温饱套餐。哪天能开上带智能座舱的自行车,估计才是我等老百姓的高光时刻。
最后回头看看整个展馆,观众的自觉和工作人员的热情彼此对望,大家都很默契。不敢多问价格,但都爱扫码抽奖。科技的幻梦里,谁不是“自己人”——曾经幻想开车奔赴诗和远方,如今省钱当成诗,活着保住远方。别浪漫,明天还得搬砖。科技很美好,但我更美好,毕竟我的智商还没被完全收割。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