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这数额砸下去,谁都想象不到北汽的气魄能有多大。
还记得余承东在发布会上一脸不服输的样子,大屏幕上数字刷得飞快,微博评论区一堆人在刷“地表最强产品经理”,有人说他是理想主义者,其实更像个不服气的技术老炮儿。
说到底,享界这回的旅行车,真有点“逆流而上”的意思。
想起年初那阵子,新能源圈就像一锅炖菜,问界、智界、尊界、尚界、享界,谁都想抢一口。
问界M9、M8、M7仿佛自带主角光环,销量堆出来的气势,赛力斯亏着亏着突然就成了大赢家,像是剧本没写完突然反转。
那边奇瑞拉着华为搞研发、组新公司,100亿说投就投,5000人的团队说组就组,人多力量大,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最后各家的“界”品牌到底能不能独立跑起来,谁心里都没底。
其实,独立运营这事儿,怎么看都像是青春期的孩子非要搬出去住。
表面上自由了,决策快了,背后压力山大。
享界、智界没问界那种“自带华为光环”,用户认知度还得慢慢熬。
等到真要拼杀市场,才知道什么叫“裸奔”:渠道、服务、品牌,每一样都得自己扛。
这时候再看北汽那场经销商招募大会,66个城市,126家经销商,年底还要搞几十家专网中心,像极了创业公司的冲锋。
本来想复制理想、特斯拉的那套,结果每条路都得自己踩坑趟出来。
说回享界S9T,国内旅行车市场本来就不大,余承东偏偏要顶着干。
营销上也不走寻常路,自己开车去内蒙古,视频里一脚油门爬坡,像是用力证明“我不信命”。
那场景我印象太深了,评论区有人调侃:这要是在欧洲,可能都没人多看两眼,在国内却成了话题。
S9T上市一小时大定5000辆,24小时7500辆,数据好看,但你要问我,长期能不能撑住?
别忘了,6月享界S9增程版刚发力,7月、8月的销量又掉下去了,旅行车的热度能不能持续,真不好说。
有次和朋友聊到品牌独立,他摇摇头说,这不就是一场资本和流量的拉锯赛?
你以为分家就能过上好日子,最后发现问题比结婚前还多。
享界、智界、尚界、尊界,谁都想做“别人家孩子”,但没核心产品力,分再多家也是各自为战。
问界的M9稳坐50万级销冠,赛力斯净赚几十亿,风光背后,是把所有家底都摊开给华为看。
张兴海那句“工程师随便转”,其实也挺无奈,毕竟合作到这程度,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新能源车圈的剧情,总是比电视剧还会反转。
今天旅行车爆单,明天豪华SUV成新宠,后天又轮到谁被资本宠爱?
说不定哪天你身边人就突然变成“享界粉”,朋友圈一水的旅行车合照。
别说,这种画风还挺有年代感,像极了十年前北京二环的摄影展。
讲到这里,难免不想起体育圈那些年。
中国女排,从巅峰到低谷再到重回巅峰,没有哪一场胜利是靠喊口号。
男篮呢?
有时候阵容看起来挺强,打起来却总差口气。
新能源车圈同样道理,品牌独立不是万能钥匙,渠道、产品、研发,哪一样都少不了。
数据能吹,故事也能讲,结果行不行,还得看用户买不买账。
你问我怎么看享界S9T的未来?
说实话,这事儿比买彩票还难猜。
200亿砸下去,北汽和余承东这场“联姻”能不能修成正果,没人敢下赌注。
今天的爆点,明天可能就变成段子。
评论区的网友们,谁还没点独门见解?
你会为了多一个“界”字换车吗?
或者,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想多了。
反正这圈子,每天都有新故事。
下一个“奇迹”,说不定就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