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那种一开场气势汹汹、最后却只能靠卡车撑门面的比赛?
湖北汽车这局,真有点像。
东风当年风头正盛,像极了球场上的绝对主力,每次掏出阵容单,都是一片赞叹声。
可这几年,气氛变了,东风合资厂一个个走下坡路,法系像是突然被吹熄的蜡烛,日系也掉队得莫名其妙。
看着厂房里那些堆积的产能和消失的热闹,谁还记得那会儿武汉街头新车扎堆,4S店门口排队等提车?
有时候夜里失眠,刷到新闻“东风标致武汉工厂要关了”,脑袋嗡一下,想起以前法系还真算得上湖北的门面担当。
那会儿,开台标致、雪铁龙,能让亲戚在饭桌上多问两句:“哟,这车不错啊!”
现在呢,连工厂大门都快生锈,销量掉到个位数,汽车圈子里,法系的存在感还不如某些网红品牌。
你要说他们不努力?
做梦都想翻盘,可市场翻脸比翻书还快。
说日系,真有点“英雄迟暮”的味儿。
印象里,东风日产、东风本田曾经都是销量榜顶流,合资厂开工忙得没空喝水。
可新能源浪潮一来,这俩大哥仿佛突然迷路,2023年东风本田干脆跌破60万,日产更是从“百万俱乐部”掉到“回忆杀”。
这速度,像极了王者段位掉到青铜,自己都不敢相信眼前的分数。
湖北的汽车地图更像是东风画的自画像。
你说多元化?
不存在。
省里东风说了算,底下县市搞点汽车业务,不是东风的改装厂,就是贴牌生产,谁敢冒头,分分钟被“温柔劝退”。
偶尔看到有地方试水新能源,风声一紧立刻偃旗息鼓,像极了球场上刚准备突破,结果被裁判一哨吹停。
说起东风自主乘用车,风神、风行、风光这几个名字,简直像为组CP而生,结果现实中连“单身狗”都嫌弃。
2023年销量不到20万,连长安、吉利的一个子品牌都比不上。
自主品牌的春天,湖北这边只能在朋友圈刷刷别省的新闻,自己家还是一片冷清。
有人安慰说,别怕,咱还有卡车。
东风卡车,湖北汽车产业最后的“压舱石”,每年还能拉出几十万辆,撑场面也算有点底气。
可真要细算,新能源和货运行业内卷,卡车的光环也快褪色。
2024年上半年,东风商用车销量继续下滑,利润压力大到连财务都要叹气。
靠卡车救全省?
这画面,像极了996社畜扛着全公司的KPI,谁懂谁流泪。
说白了,湖北汽车的这场戏,东风一直是主演,台下观众却越来越少。
每次聊到为啥湖北不能学广东安徽,搞点新势力出来?
答案都藏在细节里。
东风树太高,别家小苗没机会长,产业模式像极了“老大压众小”,二十年前行,现在只剩下被动挨打。
你看合肥,蔚来、理想、江淮轮番出新,武汉这边除了东风,剩下的就是“等待奇迹”。
东风真不是没想过自救。
新能源、智能化、创新研发,岚图、风神一顿操作猛如虎,市场却只回了个“呵呵”。
努力归努力,没爆款就是没爆款。
自主创新路慢得像堵车,湖北这产业想靠东风翻盘,难度和中彩票差不多。
数据不会骗人,2010年湖北汽车产量还能冲200万,2018年以后直接掉头,东风的老路子被市场扔进回收站。
现在的湖北汽车圈,活脱脱一个中年人卡在十字路口,左看是过去的光环,右看是新势力的霓虹,腿软,心慌,还得硬撑着往前走。
其实,“东风独大”的打法早就埋下了隐患。
一个人扛着全家的饭碗,谁都知道迟早有天要摔。
广东、江苏、安徽都在拼多元,湖北还在守着一个“老本行”,卡车就像最后的城墙,等哪天塌了,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看辽宁的华晨,曾经多风光,现在只剩下厂房和回忆。
湖北要是还不改剧本,怕不是也得走进“老照片”里。
这年头,靠一个品牌独挑大梁,风险大得连财务都睡不着觉。
新能源、新势力、智能化,湖北要是不敢放权、不敢试水,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你说靠东风撑到什么时候?
等风来还是等雨停?
其实谁都知道,车市现在是拼创新、拼多元,指望一个“老大哥”带小弟,已经不合时宜。
想想湖北汽车的明天,难不成只能看卡车独角戏?
新势力会不会哪天突然杀进来搅局?
东风还能不能再掀风浪?
这些问题,谁心里都没底。
你怎么看?
是继续围观,还是来评论区放个大招,说说你的神操作?
毕竟,东风再大,也总有刮不过的风,湖北汽车的未来,真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