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上市首日热销,25.35万起步价能否撼动Model Y?三分钟20万订单背后的细节
说实话,这两天我身边的朋友、同事、甚至连表妹都在聊小米YU7。5月刚发布那会儿,我还以为它就是家族里的“第三子”,热度可能比不上SU7,毕竟神秘感少了点嘛。但没想到啊,这车一上市直接就把气氛拉满——3分钟订单破20万!Max版本1分钟售罄。雷军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的刷屏程度,都快赶上春运高峰期的列车广告了。
其实,小米YU7定价区间25.35-32.99万元,说实话没太多意外,和之前大家猜测差不多。我还记得去年SU7开卖那天,一堆人凌晨蹲守抢购页面,那种紧张劲儿仿佛回到了高考查分夜。今年换成YU7,场面依旧火爆,不过这次我倒是没有亲自下单,只是在朋友圈里看着大家晒截图:有人抢到Max,有人只好转战Pro,还有几个哥们吐槽自己手慢被挤掉队伍外头。
关于设计这块,我第一眼看到YU7照片时就觉得像是把SU7拉高了一截。水滴状大灯组配合LED灯带,加上引擎盖两侧的隆起,有点运动范但又不会太夸张。我对那个镂空进气口印象挺深刻,比SU7宽大不少,两侧三角形进气口也保留着,看起来还是有股“小钢炮”味道。不过最吸睛的还是配色,小米给足了选择权——宝石绿、熔岩橙还有流金粉,总共9种颜色,不管你喜欢低调灰还是骚气橙,都能挑到心头好。
再说侧面吧,长车头短尾巴,很典型SUV比例,但线条走得挺流畅,大轮毂一装,看着确实年轻化不少。门把手做成隐藏式,现在新势力都爱玩这个花样,说省风阻也行,说酷炫也对,就是冬天戴手套开门有时候不太顺手(纯属个人体验哈)。外后视镜支架和轮眉造型改过,更显精致一些。这些细节加起来,让我感觉这台车虽然定位中大型SUV,但一点都不臃肿。
至于尾部,大尺寸扰流板+可折叠尾翼组合出来,不仅视觉冲击力强,还强化了运动属性。有朋友晚上发来夜拍图,那星环式尾灯真挺有辨识度,不过因为整体拉高了一些,比起轿跑味道稍微淡点。但要说路上一眼认出它,也绝对没问题。
内饰部分,小米YU7比SU7更简洁,中控台几乎见不到实体按键,全靠触控和无线充电板操作。一开始还有点担心用起来会不会麻烦,但实际体验下来反而觉得整洁利落,两块手机随便搁哪儿都方便充电(不过杯架旁边放钥匙容易磕碰,这是个小插曲)。最特别的是前排乘客远端那1.1米长环形天际屏,由三块Mini LED拼接而成,把传统仪表盘功能全包圆了,各类信息显示清晰直观,用习惯之后倒是离不开这种科技感。
皮质包裹面积很大,而且顶棚用了翻毛皮材质,这个细节让我想起以前坐豪华品牌旗舰车型才有类似触感。四种内饰配色选项:松石灰、珊瑚橙、暮影蓝和鸢尾紫,每一种都有自己的调性。我个人偏爱暮影蓝,有种静谧科技氛围,不过女同事表示珊瑚橙看久了提神醒脑……
空间方面,其实数据已经摆在那里:4999*1996*1600mm(标准版1608mm),轴距3000mm,对比SU7长度略增2mm,宽33mm,高145mm。这么大的体格让后排空间提升明显,比如膝部空间73毫米,在家用层面完全够用了。如果你拿它跟同级别其他SUV死磕空间表现,它并不是最大号选手,但舒适性配置补齐这一块——前后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电动腿托以及双零重力座椅这些都有,还有冰箱可以冷饮存奶茶夏天喝超爽!
动力配置分为标准版、Pro版和Max版。其中Pro是后驱续航835km;Pro则变成双电机四驱续航770km,还标配闭式双腔空气悬架;Max综合功率508kW,加速2.98秒破百(扣除起步时间),续航760km。这几个数字念出来就让人忍不住琢磨,是不是该考虑下入坑新能源?
价格贵出3万多元,可90%零部件重新开发,比如柔风空调、新智能底盘、多档可调化妆镜灯光,还有储物格这些生活化的小巧思,让人觉得买的不只是“壳子”,更多是一份贴心升级。如果你追求家庭用车舒适性,又希望偶尔来点驾驶激情,相较于轿跑定位的SU7这辆SUV或许更合胃口一点吧?
不得不提雷军,他最近简直变身销售总监,一连几天狂发23条相关动态,每条下面留言量吓死人。不止如此,各路友商老总纷纷站台祝贺,包括李想、小鹏何老板,以及蔚来的李斌,全网联动宣传阵仗真不是闹着玩的。有时候市场就是这样,“产品+关注度”双保险,再加上还能改配政策(比如原本订过小米SU7的人现在可以切换到新款),怪不得销量数据那么漂亮呢!
当然啦,对手压力也很真实。在25-35万元纯电SUV区间里,第一个绕不开特斯拉Model Y。今年焕新版上线时官方直接喊话“尽管来比”,底气十足,人家过去五个月月均销量超过25000辆,即使今年走势稍缓,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山。而且特斯拉主打能耗控制优势,目前终端还有5年免息政策,对于预算有限又注重经济性的用户来说诱惑力确实蛮大。另外智界R 07 EV也是这个级别值得留意的一员,它尺寸相近但内部乘坐与储物表现更突出,再加HUAWEI ADS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对家庭用户来说算另一番选择吧。
回顾国内汽车圈这几年,从华为问界M8/M9连续突破万辆,到小米凭借一款车型改变20-30万元纯电轿车市场格局,新玩家带来的变化令人咂舌。从去年4月开始交付以来,小米 SU 07每个月稳定2万辆以上,如今交付周期依然将近4个月……现在轮到Y U 07登场,又一次搅动中高端新能源 SUV 市场水面。不甘平庸的人群,多一个新选择,也许正如雷军所言,“挑战 Model Y ”未必只是梦想一句空谈罢啦!
写完这些突然想到,上周末陪爸妈逛商场,他们居然主动问我要不要去看看新出的“小 米 大 SUV”。看来新能源汽车早已渗透生活各个角落,无论年轻人还是叔婶辈都会被卷入讨论漩涡里。有机会试驾的话一定要带他们一起体验下,看看到底是不是像网上吹得那么香?日常通勤或者假期自驾游,会不会成为下一段温馨故事的新主角?生活中的答案往往藏在那些琐碎片段之中,你们有没有类似经历或者奇葩瞬间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