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3个月才发现,老张那台揽境第三排座椅藏着的320mm高度,是他在青海湖边让一车7口人都闭嘴的原因
上周末,老张从青海回来。
地下车库里,他那台揽境后备厢大开,三个28寸行李箱已经塞进去两个,第三个还在地上。我走过去搭把手,顺便瞄了眼车里——六座版第二排那俩独立座椅推到最前面,后头空出来的地方,目测能再塞俩登机箱。
“第三排坐了我姐夫和我哥,俩人加起来三百六七十斤,青海湖边来回八百多公里。”老张点上烟,“下车那会儿我还担心他俩腿脚不利索,结果人家自己开车门就下来了,腰也不扶。”
我琢磨了下,这车第三排要是真那么能装人,肯定有门道。
后来专门爬到后排坐了坐。座椅高度确实不一样,屁股坐下去腿不用蜷着,膝盖能自然弯曲。再看头顶,车顶没有明显的压迫感。空调出风口和USB口都在触手可及的位置,不用探身去够。这些细节摆在一起,坐长途就是另一回事了。
老张说他买车之前专门对比过几款七座SUV,大部分第三排都是应付活儿的。有的座椅薄得像板凳,有的头顶空间窄到低头钻进去,还有的压根没给第三排配空调出风口。“我寻思着家里人多,第三排总得有人坐,凑合不是长久之计。”
动力这块倒是没让他失望。
那台2.0T发动机账面上写着272匹,实际开起来劲儿来得挺直接。市区跟车时油门轻点就走,不会一脚下去蹿出去那么生硬。上了高速想超车,深踩油门能明显感觉到推背,变速箱降挡也快,整个过程挺顺。
有次我坐他车上高架,他定速开到一百二,我留意了下转速表——才两千转出头。发动机声音闷闷的,不吵,但能听出来还留着余量。“这机器扭矩爆发得早,一千五百转就有四百牛米,市区开着省劲儿。”老张这么说的时候,语气挺平。
怠速那个静音水平确实有点意思。我俩在服务区停车聊天,发动机开着,车里安静得我都听不清外面人说话。但油门一踩,那种低沉的运动感又回来了。这个分寸拿捏得挺微妙,不会刻意营造什么氛围,该有的质感又在那儿摆着。
车机那三块屏幕,刚开始我以为是摆设。
后来发现每块屏分工挺明确。仪表盘就管行车信息,中控屏负责主要功能,副驾那块屏老张媳妇能在上面看剧。有一回导航走错路,副驾直接把重新规划的路线推送到中控屏上,省了不少事儿。
语音控制比我想象中好用。那天下雨,老张双手握方向盘,直接喊了句“雨刷调二档”,车机反应速度快得我都没看见他动嘴。后来他说这系统能听懂很多日常说法,不用特意记什么固定指令。
不过真要说这车最踏实的地方,可能得看看不见的那些。
老张有次跟我提,他专门查过这车车身用料——百分之八十一的高强度钢,关键位置用的是抗拉强度一千五百兆帕的热成型钢。“那些数据我也看不太懂,就是高速开到一百四五的时候,车身稳得很,不发飘。”
全车九个安全气囊这事儿,老张挺在意。“第三排都有侧气帘,家里老人孩子坐后头,心里多少有个底。”后备厢里常年放着儿童安全座椅,ISOFIX接口装起来也方便。
四驱这个配置,平时在城里开可能用不上几回。但老张说前阵子进山碰上雨后泥路,轮胎打滑的时候四驱介入挺及时,基本没怎么费劲就过去了。“多花这笔钱,就是买个保险。”
油耗方面,老张跑了五千多公里,综合下来大概九个多油。高速路段能压到七点多,市区堵车时会上到十一二个。“两吨重的七座车,这油耗我能接受。”
地下车库里,老张锁上车门,拍了拍后备厢。“改天找个周末,一起跑趟长途你就明白了。”
话说得不多,但那份笃定摆在那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