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能纯电跑,插混真做不到,省钱买车别只看账面
前两天在小区门口碰见老刘,他刚提的新车还没贴膜,停那儿晒着。我们闲聊起来,说起最近身边人换新能源的越来越多。老刘一脸苦笑:“我这就是图个省钱呗,本来想着油价这么高,充电便宜点。”他选的是增程式,说实话,我对这玩意儿最早也就听说过,还真没仔细琢磨。
后来群里有人讨论插混和增程,到底差在哪?有时候真不是光看参数、宣传册能明白的事。我去年陪表哥去4S店试驾,他问销售:“都能用电开,为啥价格差那么多?”销售一乐,“您要是天天短途充得勤,那增程其实跟纯电一样用。”
这个“像纯电”到底怎么回事?简单说吧——像理想这种增程式,大部分品牌都设了个低保值,比如剩20%以下才让发动机介入。有些车型还能调到3%,强制保电。在这之前,不管你时速10还是120码,它就是死活不让发动机动弹,全靠动力电池顶着。这点特别适合城市通勤,上下班堵成狗,也不用担心油耗窜上天。
不过插混可不一样。很多朋友以为它也是“有点像”,但实际上,这类车型判断发动机会不会启动,不光看剩多少度,还盯着速度和加速情况。比如你慢悠悠地开倒还行,一脚急加速或者上高架提了速度,那汽油机立马介入,有时候连声音都懒得通知你。所以哪怕是家住郊区,每天来回二十公里,只要路况复杂一点,经常需要超个车、红绿灯抢一下,你就会发现根本保证不了全时段的纯电模式。
顺便说句冷门配置,有些带智能空调预热功能的插混,在冬天如果外部温度太低,即使还有不少余电,也会提前启动发动机给座舱升温。我一个东北同学去年冬天下雪那阵子吐槽,说自己买的时候完全没注意到这一条,以为可以一直用暖风,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亏了好几箱油。
维修师傅讲过,他们修过一台长时间亏电影响严重的增程车(具体品牌忘记了),因为一直拖到最后才充,每次都是靠燃油发出来那点劲硬撑回家。他们拆开发现发电模块里头积碳比普通汽油机还狠,因为经常在极端工况下运行。“再牛逼也不能当拖拉机造啊!”师傅边擦手边叨咕。所以平时还是建议大家别把续航压得太死,有条件尽量多补补,毕竟修一次可比烧几百块钱油心疼多了。
再扯远一点,现在新出的某些高配版,会标配主动降噪系统,就是为了应对发动机关联后产生的不适感。有群友自测反馈:高速状态下突然从EV切换到燃油驱动,如果没有隔音玻璃+主动降噪,一瞬间耳朵嗡嗡直响。而且据说部分车型到了亏电影响阶段,加速能力明显下降,上坡甚至感觉快被大货追尾——这个体验真的谁开谁知道,不信可以找试驾机会感受一下。
关于养护,其实还有不少误区。有亲戚以前以为既然平时只用纯电脚踩,就不用怎么管三滤和火花塞什么的。一年下来检查才发现该换的不少,该清洗的一样不能落下。不然等真正需要燃油模式救场的时候,各种报警灯齐刷刷亮起来,那滋味够喝一壶。维修站的小伙子提醒我一句,“甭管哪种形式,只要带内燃机,该保养绝不能偷懒。”
至于为什么很多厂家爱拿插混亏电影响吹牛,而鲜有品牌专门宣传自家增程式低SOC表现,其实圈里人私底下早就议论过:因为结构决定了各自优劣势。如果单论极限节约成本,把每次出行当作打卡任务天天冲满,那确实只有增程才能最大程度模拟成“假装自己是一辆纯正EV”。但日常偶尔偷懒或者出远门忘记补能呢?反而一些传统技术扎实、调校成熟的PHEV更靠谱一点。不然咋会有老司机宁愿买二手老款PHEV,也不愿意折腾新潮玩意儿?
写这些杂七杂八,也是最近身边人问得频繁,总结下来一句话难讲明白。不过小区停车场楼道口那几个遛弯大爷的话挺逗:“年轻人啊,要想省心,就别总想着抠字眼。”倒也是真理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分布于邻居闲聊、微信群讨论及维修技师现场经验分享等生活场景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