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欧盟的电动汽车(EV)市场,这几天看数据突然觉得有点玄乎。你知道吗,欧洲现在大概每年卖掉几十万辆的纯电车,估算(体感/样本少)大概在86万左右。这个数字估计还得折中,因为每个国家的统计口径不同,有些数据还在调整中。
我记得前阵子和朋友聊天,他开的一家欧洲汽车店,他说:你知道吗,尤其是德国,比我们预想的还快,店里新车里,纯电的比例明显增长。我当时一愣,心想:是不是整个市场的节奏都在变?这个趋势我一直在关注,也不是偶然。从产品研发到供应链调整,欧洲厂商的布局无一不在加速电动化。
说到这些,也得提一嘴,欧洲的市场份额竞争其实挺激烈。ACEA的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纯电新注册量达到86万(估算),占市场的15.6%。去年同期还只有12.5%,涨得挺凶。德国、比利时、荷兰带头冲刺,西班牙的增长甚至高达83%(这段先按下不表,感觉差别也能理解,因为政策和消费者接受度还在跑步追赶中)。但也别以为一切顺风顺水,法国就挺坑的,补贴削减导致负增长-6.4%。这就很直观,补贴能不能用好,直接决定短期市场热度。
我们随便试算一下吧,假设今年欧盟纯电新车平均售价4万欧元(这个数字估算,因国家又有差异)。86万辆,算下来也在346亿欧元左右。平均每辆的利润,我猜可能在1500到3000欧之间,扣除研发和供应链调度,利润返回到厂家可能还真不高。而且,电池的成本其实一点都不低,模组、pack、调料一样一坨钱堆出来的。就像买菜,原料升了调料也得调一调。
说到供应链,光靠电池的原料拼盘就像厨房里随时可能爆锅。欧洲厂商如今拉开了自主研发的序幕,但他其实更多是在靠买,像我们买菜,自己不多产,但不停扩展渠道。供应链的稳定性就像厨房的调料架,要是调料都没了,菜都没味儿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去年那张照片,是我在工厂车间拍的,厢式车的车门旁边堆满了电池模组。其实他们说,供应链要么提前布局,要么失控。这就像是我们买衣服,不提前屯料,货就抢空。
谈到这,我还在琢磨:欧洲充电桩密度的提升,究竟是仗义还是逼迫?漂亮的充电桩铺设成本不低吧。有人说,欧洲鼓励电动化不惜花钱,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个花钱,其实是对传统内燃机的一次哄抢和冲击。毕竟,内燃机市场的衰败,不是天灾,而是胜在政策+技术+用户心理的共同演进。那它会不会像一只被逼到角落的老狗,最后迎来灭绝?我真不敢保证。
和你聊这些,可能太乱,但至少让我想起一个问题:你觉得未来欧洲的传统车市场还能撑多久?70%,还是50%,还能叫什么传统?我国某修理工朋友曾经说:不过就是去了点零件,修两下,换点油,没啥大不了。可能他每周都跟不同的车打交道,觉得内燃机的寿命很长,但他没想过——他说的是表面,核心早就崩了。
这段话说多了,怕你觉得我太偏,大概有点——太天马行空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实际上一些数据,还是得看新闻发布会、官方统计,不能只凭感觉。
要不要说,那会不会有一天,欧洲的内燃机汽车,就像麦当劳的沙拉一样,成为收藏版?你觉得啊,这些老车型还能走到明年?还是明年就只剩手工复古车了?(这段我没细想过,纯属猜测。)我倒觉得,关键还是政策推动,市场接受度,和用户心理的变化。
对了,最后设个小问题:你有没有注意到,满大街的电动车,开起来那声音—其实还挺少的?有点像空调声,惯了之后反倒觉得静得怪。是不是某天,内燃机的咕咕声,成了记忆中的味道?
反正我每天都在琢磨一个问题:这个行业,未来几年会变得更洁净,还是更无趣?从调研到实际体验,内心还是喜欢那种差一点点,不完美的感觉。毕竟,车不仅仅是出行工具,它像个活物,有味道,有性格。(这句突然开始扯了,有点不靠谱。)
你说,欧洲的汽车市场,最核心的动力,除了动力装置外,还剩下啥?用户那点细微的小动作和心理预期,似乎才是真正的底层逻辑。
这或许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而我们,只能在路上,留意些微的脚步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