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车市冰火秀:长安净赚22亿,东风仅0.55亿,转型致天差地别

半年净赚22亿VS5500万?央企车企同场考出天差成绩,转型快慢藏生存密码?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正在上演一场奇特的“冰火秀”。这边厢,全行业产销同比增长12.5%和11.4%,创下1565万辆的半年新高;那边厢,两家央企车企的中期成绩单却相差41倍——长安汽车净赚22.91亿元,东风集团只赚了0.55亿元。更令人唏嘘的是一汽解放,净利润同比暴跌96%,只剩下1966万元。同样身处政策扶持的央企阵营,为何有人能在增长期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却在行业红利中艰难求生?

2025车市冰火秀:长安净赚22亿,东风仅0.55亿,转型致天差地别-有驾

看销量数据,差距早已显现。长安上半年卖出135.5万辆,逆势增长1.6%,其中新能源汽车45.2万辆,同比飙升49%。反观东风,82.39万辆的销量同比下滑14.7%,新能源20.44万辆的成绩虽有33%增长,但规模不到长安一半。更关键的是赚钱能力:长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主营业务利润14.77亿元,同比增长26.3%;东风合营企业亏损1.07亿元,直接把75.99亿元毛利润啃得所剩无几。

钱袋子的健康度差异更大。长安短期借款仅0.52亿元,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还主动减少50天,响应政策把供应商账期控制在60天内。而东风的计息负债高达542.42亿元,应付账款和票据加起来近600亿元,资金链的紧绷程度一目了然。同样花1块钱搞经营,长安把钱花在了刀刃上,东风却可能陷在旧账里难以自拔。

2025车市冰火秀:长安净赚22亿,东风仅0.55亿,转型致天差地别-有驾

业绩分化的背后,是转型路径的选择差异。长安早早布局深蓝、阿维塔等新能源品牌,现在每卖出3辆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它的8000人研发团队专攻智驾芯片,自研进度已排行业第三。这种“燃油车保基本盘,新能源冲增长”的双轮驱动,让它在价格战中站稳脚跟。

东风并非没有动作,岚图品牌销量暴涨84.8%,氢燃料电堆技术也有突破,但新能源整体规模始终上不去。更要命的是合资依赖症:当日产、本田等合资板块增长乏力时,自主品牌13.1%的毛利率根本填不上窟窿。就像一个学生偏科严重,一门功课不及格就拉低了总分。

2025车市冰火秀:长安净赚22亿,东风仅0.55亿,转型致天差地别-有驾

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行业的转型阵痛。现在新能源渗透率已达45%,但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6.6%。当比亚迪半年卖214万辆、吉利新能源增长126%时,还在依赖传统合资业务的企业,日子自然越来越难。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从2017年的7.8%跌到2025年一季度的3.9%,低于工业平均水平,谁转型慢谁就先被挤压利润空间。

2025车市冰火秀:长安净赚22亿,东风仅0.55亿,转型致天差地别-有驾

长安的挑战在于如何把新能源优势转化为持续盈利,毕竟整体净利润还在下滑19%。东风则需要尽快把岚图的成功复制到更多车型,摆脱合资业务的拖累。但无论哪家,都逃不过一个现实:现在车市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你原地踏步,别人就弯道超车。

有人说长安押对了智驾,有人觉得东风的氢能布局更有长远眼光。但数据不会说谎:同样的央企背景,同样的行业机遇,转型决心和执行速度的不同,正在书写截然不同的生存事。应付账款周转快50天,新能源增速高16个百分点,这些看似微小的差距,最终变成了22亿与5500万的天壤之别。

2025车市冰火秀:长安净赚22亿,东风仅0.55亿,转型致天差地别-有驾

汽车产业的百年变革正在加速,每个数字波动都藏着生存密码。当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5%,当自主品牌占据大半江山,转型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你觉得车企转型最该攻克的难关是什么?是技术突破,还是模式创新?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