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比亚迪,竟被自己人偷了家?
谁能想到,把电动车价格打下来的“卷王”比亚迪,竟在自家后院被人捅了一刀。而且这一刀,来自“自己人”。
事情发生在2024年6月初。比亚迪位于深圳的二期工厂里,几名内部员工像往常一样刷卡进门,干的却是“吃里扒外”的勾当。他们利用职务之便,在质检环节对一批有瑕疵的次品零件“高抬贵手”,让它们混入合格产品中,神不知鬼不觉地流向了市场。
这操作堪称“灯下黑”。外面的人想偷技术难如登天,内部人想捞油水却易如反掌。他们算盘打得响,以为瑕疵件混进去天衣无缝,既能赚外快,又能把次品成本转嫁给公司和消费者,两头通吃。
结果呢?算盘珠子崩了一地。
这批“带病上岗”的零件很快在后续生产环节露出马脚,导致整车出现质量问题。比亚迪内部监察系统不是吃素的,顺藤摸瓜,一抓一个准。6月3日,比亚迪发布通报,一口气开除了这三名涉事员工,同时把他们挂上了企业诚信信息共享平台。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丢了饭碗,在整个行业里基本也混不下去了。
消息一出,网友炸锅。“日防夜防,家贼难防”、“怪不得有时候感觉品控看运气,原来真有内鬼”……调侃背后,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深切担忧。
更讽刺的是,就在不久前,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还公开强调“技术为王,创新为本”。企业在前线拼技术、拼创新、拼价格,打得如火如荼,后方却有人为点蝇头小利拆台。这种反差,比任何商战剧情都来得扎心。
它戳破了一个很多人不愿正视的真相:再坚固的堡垒,也怕从内部被腐蚀。企业可以制定最严密的制度,投入最先进的技术,但若人心出了缝隙,所有努力都可能功亏一篑。尤其是在制造业,一个微小的零件瑕疵,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品牌信任危机。
比亚迪这次“挥泪斩马谡”,下手不可谓不狠。但开除几个人,能从根本上堵住管理的漏洞吗?能彻底打消消费者对“内部有人搞鬼”的疑虑吗?
这记警钟,不只是敲给比亚迪一家听的。所有埋头猛冲、追求规模扩张的企业,是不是都该回头看看,自己的内控防线是否跟上了前进的速度?别让“自己人”,成了最致命的“破窗人”。
全部评论 (0)